專家:舊機制只重方向 具體進程慢
首次「習特會」的重要成果,是中美宣布建立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4個高級別對話機制。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對本報指出,新舊對話機制有巨大區別,在形式上,過去注重大方向,多個部長聯席開會,效果是「中美關係在總體上不錯,但具體項目進程緩慢」;新的則以項目為導向,分拆成不同的對話。
新機制項目導向
儲殷分析「習特會」成果指出,在內容上,特朗普顯示出對中方主導的亞投行、「一帶一路」比較積極,對奧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戰略並不堅決,而他廢除「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議」(TPP)亦緩和了中美博弈,不再「拉圈子排擠中國」,為更深層對話合作帶來機會。
在「習特會」之前,就已有不少專家透露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可能會改革,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曾對新華社透露,該機制「太龐大、太官僚」。
另外,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貿易百日計劃」最有可能實現突破的是美方放寬中資准入,中方加大美方農產品和油氣產品進口,增加美國電影進口配額數字,中資企業加大對美國電影業的投資等等。他指出,特朗普要計日程功,中方也要給他一些面子,以此交換其他利益。
儲殷亦稱,特朗普面對的國內壓力更大,中國加大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和能源,可「安撫」特朗普,令他在國內獲得更多支持。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