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3月22日,英國倫敦國會大樓附近發生恐怖襲擊,一名男子先駕車亂撞行人,再下車用刀刺傷警員,事件造成最少5死50傷。恐怖主義自美國911襲擊後成為全球揮之不去的夢魘,近年隨荓唭Q亞內戰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出現,恐怖分子進一步滲透世界各地。社會人心惶惶下,出現不少關於恐怖主義的迷思。
恐怖主義定義
世界各地對恐怖主義(terrorism)的定義未有共識。根據全球議題智庫「經濟及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簡稱IEP)發布的全球恐怖主義指數(Global Terrorism Index,簡稱GTI),恐怖主義的定義為「任何非政府轄下組織製造恐慌、脅迫或傷害一般民眾,以達政治、經濟、宗教與社會目的」。定義強調恐怖主義不止令民眾身體受傷,亦包括對社會大眾帶來心理恐慌。
2016年11月發表的「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報告,總結2000至2015年底全球恐襲趨勢及影響,以死傷人數、財物損?、心理傷害等範疇作評估,涵蓋163國,佔全球人口99.7%。報告指2015年有29,376人因恐襲而死,人數自2010年以來首次錄得下跌。
報告指伊拉克、阿富汗、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及敘利亞是全球最受恐怖主義威脅的國家,全球72%死於恐襲者來自以上5國。另外,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由35個奉行民主政府和市場經濟的國家組成,主要為已發展國家。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恐襲死者由2014年77人增至2015年的577人,增加6.5倍;成員國中有21個國家2015年經歷至少一次恐襲,傷亡最多的是土耳其及法國。
◆恐怖主義散播途徑
招募難民兒童
反恐智庫Quilliam發表報告,稱伊斯蘭國為難民兒童提供偷渡費及食物,盼吸納新血,估計8.38萬單獨上路的兒童難民可能有激進化危險。報告更批評英國等歐洲國家對獨自上路赴歐避難的兒童保護不力,令ISIS及博科聖地等恐怖組織可在難民營利用金錢或跟蛇頭合作,招募新血。
利用社交媒體
時任英國政府通訊總部主任Robert Hannigan 2014年11月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ISIS是首個透過網絡壯大成員的恐怖組織,非常擅於運用新媒體把恐怖主義散播到全球。他指ISIS不但透過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發放信息或片段宣傳及招募新成員,還懂得利用社交媒體的「標籤」(hashtag)功能,把信息安插在「世界盃」、「伊波拉」等話題中,令更多人接觸到信息。
中大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亦撰文分析,恐怖組織利用社交網站傳播恐怖氣氛,像ISIS會把斬首平民、對敵軍施酷刑的過程上載網絡,增加其進逼的城鎮市民的心理壓力。
網絡遊戲
巴黎恐襲後,比利時內政部長詹邦(Jan Jambon)曾指伊斯蘭國以遊戲機PlayStation 4(PS4)聯絡,因PS4難以監控。據前美國中情局職員斯諾登於2013年泄密,美國國家安全局及中情局均會在《魔獸世界》等網絡遊戲中偽裝身分,滲透恐怖分子的「虛擬會議」,證明透過網絡遊戲連線交流恐襲信息,並非新鮮事及不可行。
■解開恐襲迷思誤解
恐襲皆由難民發起?
歐美恐襲不斷,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內的右翼領袖把矛頭直指難民,稱有恐怖分子混在難民當中進入歐美國家,乘機發動襲擊。但近年在歐美發生的恐襲,不少策劃者及參與者都是當地公民。
2015年11月的巴黎恐襲,8名已知參與的恐怖分子中,7名不是難民或最近才來到歐洲,而是在法國或比利時長大或出生,皆持有歐洲護照,當中主腦是比利時公民。芝加哥大學學者佩普團隊2017年2月發表的研究指出,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美國涉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犯罪個案,包括直接參與襲擊、出國為ISIS作戰、為ISIS提供物質支援的犯罪者中,64%為土生土長美國公民,外國公民和難民的犯案者合共不足一成。
《明報》2017年3月的社評分析,不少西方政府已意識到本土穆斯林青年變得激進和極端,很大程度是因缺乏教育及就業機會、族群歧視和無法融入社會,進而產生報復心理,讓恐怖組織有機可乘。
西方國家最受恐襲威脅?
多個西方國家接連受襲,引起全球關注,但這些國家其實並非恐襲的主要受害者。根據「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報告,中東及非洲國家遇襲次數及死傷人數均遠超西方國家(見右頁圖表)。歐美國家受襲往往為全球焦點,「第三世界」的苦難則常被忽略。
2015年1月,法國巴黎《查理周刊》總部遇襲,造成12人死亡,尼日利亞同月也遭受極端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襲擊,逾2000人喪生;2015年11月巴黎恐襲前一天,黎巴嫩發生連環人肉彈襲擊,最少43人死亡。不足一星期後,尼日利亞亦在24小時內經歷2宗人肉彈襲擊,近50人死亡,其中一名施襲者更是年僅約10歲的女童。尼日利亞、黎巴嫩與法國同受恐襲,然而國際迴響大相逕庭,媒體被批評較關心某些特定地區。
恐怖組織只有伊斯蘭國?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趁敘利亞政府因內戰出現權力真空,極速冒起。該組織因發放多條人質斬首片段及涉嫌發動多宗恐怖襲擊,如巴黎恐襲、比利時布魯塞爾連環炸彈襲擊案而廣為人知,故不少人把恐怖組織與伊斯蘭國畫上等號,惟它並非唯一肆虐的恐怖組織。
根據「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報告,2015年有274個已知恐怖組織在世界各地發動襲擊,當中74%的死亡個案由4個恐怖組織造成,它們分別是伊斯蘭國、博科聖地、阿爾蓋達(Al-Qa'ida)及塔利班(Taliban)。
襲擊由恐怖組織直接策動?
阿爾蓋達前領袖拉登於2001年發動美國911多宗襲擊,從策劃劫機到控制航機撞向世貿中心及五角大廈,皆涉及精密組織。但近年的恐襲無論在規模或組織上都有改變,形式被指由恐怖組織直接策動轉變為獨狼式襲擊(lone wolf attacks)。
「獨狼式襲擊」難防 歐美大患
獨狼式襲擊是指由個人或極少數人自行策劃及執行的恐襲,發動者沒得到恐怖組織支援。近年多宗恐襲,包括2016年6月美國奧蘭多市槍擊案、2016年12月德國柏林貨車衝撞聖誕市集,以至近日英國倫敦國會大樓附近的恐襲,都被指是獨狼式襲擊的例子。
波士頓大學反恐專家斯特恩(Jessica Stern)稱,自蓋達領袖拉丹被殺後,恐怖分子主要執行或鼓吹較容易策動的襲擊,因這些襲擊毋須太多通訊,當局較難偵測,「現在很難發動911式的恐襲,但這類不太精密的襲擊,幾乎人人可策動」。FBI局長亦稱現更關注一些難以預測、有動機及受恐怖分子啟發的威脅。
專欄作家陳景祥2016年7月於《明報》撰文指出,媒體常把在西方國家發生的恐襲主腦指向伊斯蘭國,但很多時「證據」僅限於施襲者在襲擊時高叫「真主偉大」,情報機關未必找到施襲者和伊斯蘭國的緊密組織關係,說明獨狼式襲擊很難靠傳統情報組織偵破。
[通通識 第4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