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類型
牙周疾病可粗略分為牙齦病和牙周炎。兩者主要區別在於牙齦病不侵犯深部牙周支援組織,經治療後,牙齦組織可恢復正常,是可逆性的病變;而牙周炎則已發生了牙周支援組織的破壞,經過規範的治療,可以控制病情,但已破壞的軟、硬組織難以恢復到正常狀態。
最常見為慢性牙齦炎
牙齦出血:常為牙齦炎患者的主要自覺症狀,多在刷牙或咬硬物時發生,偶也可有自發性出血。
牙齦顏色:正常牙齦呈粉紅色;患牙齦炎時牙齦可變為深紅或暗紅色。
牙齦外形:正常牙齦應該較薄而緊貼牙面,呈扇貝狀;患牙齦炎時,由於組織水腫,使牙齦變厚,不再緊貼牙面,齦乳頭變為圓鈍肥大。
牙齦質地:患牙齦炎時,原來質地緻密的牙齦變得鬆軟脆弱,缺乏彈性。
牙周深度:醫生可使用特殊的檢查工具進行牙周袋深度的探查。牙周組織健康時,探診深度一般不超過2-3mm,當牙齦有炎性腫脹或增生時,齦溝可加深達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
探診出血: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或探測齦溝時均不引起出血。患牙齦炎時輕觸或探診出血。探診後出血是診斷牙齦有無炎症的重要指標,但須由口腔醫生檢查。
齦溝液增多:牙齦有炎症時,齦溝液滲出增多,其中的白細胞也明顯增多,有些患者還可有齦溝溢膿。
治療牙周病不只洗牙
由於社會沒有認識到牙周病的嚴重性,有些人認為,「牙周病治療,不就是洗牙嗎?」對於拋光、噴砂的治療步驟,認為沒有必要,是「過度醫療」,這其實是誤解。拋光是潔牙治療過程的一個必需手段。牙周病是一個終身疾病,長期療效需醫生與患者的長期配合。
慢性齦炎的患者,經過基礎治療後,其炎症消退,牙齦組織可完全恢復健康。輕度牙周炎患者,經過基礎治療後,牙周袋可變淺或消失,牙周組織可恢復健康,但其軟硬組織的破壞通常不可逆轉。對於中重度牙周炎,經過基礎治療後,炎症雖可基本消退,牙周袋變淺,但一般需做進一步的治療。例如牙周翻瓣清創術和牙周再生性手術等,以獲得良好的療效,從而保持牙周組織健康,延長患牙在口腔內的壽命,維持牙列的完整性,促進全身健康。
正確刷牙
選擇設計合理的牙刷和正確的刷牙方法是有效清除菌斑的關鍵。一般建議牙周病患者選擇刷頭較小、刷毛中等硬度的牙刷,以便能夠自如地在口腔內進行操作,並提升清潔效率。
而針對牙周病患者,清除菌斑的重點部位為牙齦邊緣和牙間隙處,因此推薦使用水準顫動法,也稱為Bass刷牙法。一般的刷牙方法只能清除70%左右的菌斑,在牙齒的鄰面(牙間隙中)常遺留菌斑,需要使用鄰面清潔措施進行清除。
最常推薦患者使用的兩類工具為牙線與牙間隙刷。牙線適用於牙齦無明顯退縮,未出現明顯的牙間隙者。如果牙周炎導致的牙槽骨吸收和牙齦退縮造成了牙間隙變大,或者老年人生理性牙齦萎縮造成的牙間隙增大時,推薦使用牙間隙刷。
其次,牙刷選擇也有講究。好的牙刷標明中毛、軟毛、硬毛等,根據牙齒、牙周狀況選擇合適的牙刷。中國人的牙齦偏薄,容易牙齦退縮,有牙齦退縮時應諮詢醫生,改良刷牙方法,合理選擇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