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涼一夏
夏天有雪糕店開張是正常事,但今季新開的雪糕雪條店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多,每週試一間新開的話,相信入秋仍未能試完。
不過新店雖多,卻未必間間好吃,尤其現在講求「手機食先」,曾在網上看到很多賣相超佳的雪糕,專誠前往一試發現是嚴重「中伏」。
除了《星期六周刊》早前介紹的Bar Ape,最近還有多間新店有好吃兼能「呃 like」的雪糕,準備好腳骨力排隊吧!
採訪、攝影:蘇芷茵
炒出來的雪糕
要數近日排隊人龍最長的雪糕店新力軍,相信非Arctic Bites(21 Baldwin St.)莫屬。這店專做泰式炒雪糕(又稱炒冰),是泰國其中一款街頭甜點,在當地很多購物中心都可以找到。
吃炒雪糕的一個特色,是有得食亦有得看,看的是店員會在顧客面前,將雪糕漿倒到冷凍不鏽鋼板上,然後用兩個鐵平鏟不停兜炒,雪糕開始凝固時將它壓平再炒,如要士多啤梨味會加入鮮果蓉一起「兜亂」,直至形成一塊較硬身的雪糕底,便可用剷捲起成雪糕卷。
挑了周一下午前往,開店前5分鐘抵達,已有十多位顧客排隊,店主在開門時向龍尾的顧客
說,等候時間將是90分鐘,要了Your Morning Cup,即咖啡味炒雪糕,望著店員又剷又炒,明白為甚麼要等這麼久,整個過程人手製造,工夫時間都不能慳,7卷雪糕再加上威化餅,賣相的確不俗,士多啤梨味的粉紅粉紅更是可愛。
雪糕的咖啡味夠濃,和其他店的相比,炒雪糕的質地挺身,綿滑得來帶點煙韌,7卷分量蠻多的,如飯後前往可和朋友分享吃。如想在周末或晚飯後前往,最好有心理準備要等至少1小時,不過能看到整個由漿變卷的過程,拍照上載「搏like」度亦高,大排長龍的確是有原因的。
黑芝麻嘩嘩
一直覺得想在uptown找質素較佳的雪糕店有點難度,太古廣場及新旺角廣場的兩間雪糕店均不是自己杯茶,反而開業不久的Tendou Matcha & Dessert(3621 Hwy 7, Unit 118)倒帶來了點驚喜。這間由華人經營的甜品店以抹茶作主打,除了多款飲品及少量甜品,最吸睛的是其抹茶及黑芝麻軟雪糕。他們的抹茶軟雪糕跟市中心的正宗日系Tsujiri還有點距離,但跟同區其他店相比倒算是質素不錯,夠滑亦吃得出抹茶味,另外黑芝麻味亦有點不俗,當然亦是可以再加重點味道,顏色亦可再黑一點,但總算叫人吃得滿意,味道質地均到位。
不過曾經有晚未夠10時前往,店員說黑芝麻軟雪糕已售罄,另外亦曾在一個周末黃昏時份吃到黑芝麻軟雪糕,餐牌上多款甜品已賣完,所以還是早一點去碰運氣較好。
還有一點,個人認為抹茶和黑芝麻味道雖算配合,但要雙拼的話兩種口味會搶了大家的鏡,所以還是單點才能吃到最真實的味道。
威化的魔力
雪糕風蔓延到韓國街,Put A Cone On It(633 Bloor St. W.)名符其實,就是將做成雪糕筒的威化倒插在雪糕上,坦白賣相是加了分,但是否特別得很就見人見智。
不過,吃過他們的雪糕,覺得算是心機之作,店員說店內所有雪糕雪葩都是在地庫的工場自家生產,用上大量真新鮮生果、薄荷、雲呢拿豆製成,就連果仁都是他們自己烤烘的。
喜歡他們的生果雪葩夠清新,蔓越莓、白桃、芒果及啤梨都貼近原味,其中啤梨不是每間雪糕店都能找到,炎炎夏日真的有一口便消暑的感覺,不過咖啡味略嫌不夠咖啡,有待改善。
店內還有其他包點售賣,都是在地庫工場自家製,另外雪糕櫃前的貨架放滿零食,令人忍不住買了點回家,實行吃完再吃!
由雪糕到雪條
Kekou Gelato(394 Queen St. W.)去年加入茉莉花茶及杏仁豆腐味軟雪糕,今年再接再厲,推出一系列雪條。
這店一向精於調校亞洲口味的gelato,今季他們將皇牌越南咖啡意式雪糕做成脆皮雪條,越啡雪糕依舊香滑,朱古力脆皮混入花生碎,和雪糕味道蠻配,但略嫌甜了一點搶了越啡的味道。朋友要了抹茶紅豆雪條,大讚抹茶味夠,當然紅豆可以再多一點,但$3一條價錢算是合理,曾在網上見到其他網友吃到芋頭西米味雪條,單是看到這名字已想吃,不過自己近月兩次前往都找不到,下次還是先打電話查看才是上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