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澳洲出售蒼龍潛艇,原本是日本重踏國際軍火市場重要一步。
今次是日本政府兩年前,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後,首次競逐大型武器出口合約,被認為是日本軍工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標誌。日本也期望藉建造潛艇為契機,強化與澳洲的軍事安保合作,牽制中國在南海的頻繁活動,但現時遭受挫折,可能會打亂日本在南海的戰略。
日本軍工業體系在二次大戰後,藉助韓戰爆發得以保留,但在和平憲法的制約下,日本全面禁止武器出口。為了生存,軍工企業實施產品多元化戰略,軍工產品只佔其業務一小部分,藉日本政府的高額採購一直發展至今。
兩年前,日本出台「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規定只向有利推動國際合作和有助日本安全的情況下,出口武器,並要能夠確保武器不會用在其他目的或轉移到第三國,變相大幅放寬武器出口,為日本武器進軍海外市場掃清障礙;又多次派遣自衛隊南下訪問,加強與澳洲海軍的交流。不過,日本過去三年的外交努力,最終落得一場空。
澳洲傳媒《澳洲人報》上星期引述消息,率先報道日本在今次潛艇競標中處於劣勢,中標的可能性最低。
澳洲政府對於內部洩漏消息,感到非常憤怒,亦難向日方交代,要求警方介入調查。據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看到報道後,曾考慮親自致電特恩布爾作最後游說。
特恩布爾目前將面臨一個艱巨任務,就是如何向原本志在必得的日本,解釋有關決定。
澳洲前總理阿博特在位期間,曾屬意向日本採購潛艇,但因為不少來自南澳的國會議員,以維護本土造船和工業就業機會為理由,向政府施壓,迫使阿博特取消與日本的協議,改為國際投標。
新一批潛艇,選址在阿德萊德建造,創造2800個就業機會,有利南澳造船業的經濟,亦有助拉動特恩布爾7月的大選選情。(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