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討論卡拉季奇的罪行,必須先追溯到1990年代初的南斯拉夫內戰。前南斯拉夫本身是民族熔爐,除了5個「主體民族」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黑山人、斯洛文尼亞人和馬其頓人外,還有阿爾巴尼亞人、匈牙利人和「穆斯林族」(即後來的波斯尼亞族)。
冷戰結束 多國求脫塞族統治
前強人鐵托1980年逝世後,南斯拉夫民族融合出現倒退,「大塞爾維亞主義」在內的各種民族主義思潮湧現,促成國家分裂。冷戰結束後,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克羅地亞先後獨立,以擺脫米洛舍維奇為首的塞族控制。波斯尼亞1992年亦步其後塵,卻觸發塞族不滿,要求脫離自立,也就是卡拉季奇出任首屆總統的「塞族共和國」,以與業已僅餘塞族地區(及後來再鬧內戰分裂的科索沃)的南斯拉夫保留聯繫。
卡拉季奇與米洛舍維奇一拍即合,塞族共和國獲南斯拉夫補給彈藥下,強攻波斯尼亞及國際維和部隊,一度佔領波斯尼亞七成領土,曾圍攻薩拉熱窩4年期間,連助守的北約部隊亦彈盡糧絕,部分被擒作人盾阻止北約空襲。卡拉季奇之後更指示部隊開進被聯合國劃為「安全區」的波斯尼亞東部城鎮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i)。
卡拉季奇伙南斯拉夫 北約束手
塞族部隊1995年7月在當地大開殺戒,逾8000穆斯林男性遇害,身處當地的荷蘭維和部隊寡不敵眾,只能坐視暴行。這場屠殺被視為二戰後最血腥的種族滅絕惡行,米洛舍維奇、卡拉季奇和執行殺人任務的指揮官姆拉迪奇等因此被視為血腥屠夫。
在美國加強介入斡旋下,交戰各方終於在1995年12月簽訂《岱頓協定》終止內戰,但多年戰火已造成30萬人死﹑200萬名非塞族人流離失所。
卡拉季奇和姆拉迪奇此後化名出走,其中前者化身為精神治療師,但仍先後在2008和2011年落網,再引渡到海牙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受審。
預計姆拉迪奇稍後亦將有裁決。米洛舍維奇則先淪為階下囚,輾轉至2001年被引渡到海牙,2006年3月未被判刑就猝死。(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