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形象是指人們對人、事、物的整體印象。一個人的外表、衣著、言行等呈現出來的風格和特色,可影響自我及他人對其認知和印象。形象亦可指大眾對機構、產品、地區或國家的一般印象。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朋輩關係×自我形象
美國心理學家Erik H Erikson將人類發展分成8個階段,青少年正值尋找個人定位和身分認同的時期,獲同儕認同有助於他們建立自我形象,若在同儕間不受歡迎甚至被欺凌,會令他們的自我形象低落,甚至有自珔犰V。香港青年協會2010年做問卷調查,受訪的2981名中學生中,30.2%曾在社交網站、即時通訊軟件和網誌遭欺凌,74%欺凌者是同學。21.5%受訪學生指網上欺凌令他們感到自我形象低落,11個受訪學生曾因此想過自殺。
■今日香港×全球化
環境污染×城市形象
環境污染會影響外國人對該地印象,降低遊客的旅遊意欲,甚至影響外資公司的投資意欲。2016年2月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表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香港連續第22年成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自由經濟雖有助吸引外國公司投資,但曾有商會表示香港空氣質素欠佳,對營商環境有負面影響。香港美國商會前主席Robert B Chipman曾指有商會會員因空氣污染嚴重而轉往其他地區投資。
政治環境×城市形象
政局不穩會造成城市負面形象。2014年下半年,香港在「佔領運動」期間旅客人數錄跌幅。根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旅遊事務署2015年2月發表的統計數字,2014年1月至9月期間,內地、短途、長途及新市場旅客人數均有增長,10月「佔領運動」開始後至12月,短途及長途旅客人數皆下跌,新市場旅客人數則在11月及12月下跌。
此外,雙非嬰兒問題、搶購奶粉潮、內地人隨街便溺、水貨客問題等令中港矛盾頻生,港人和內地旅客在街頭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時有發生,形成港人排外的形象,繼而破壞香港好客城市的形象。
■現代中國×全球化
國家形象×軟實力
舉辦大型活動能吸引世界各地媒體報道,令國際社會建立對一地的認知及認同感,若能在國際社會建立正面形象,有助增強國家軟實力。2008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開幕儀式盛大震撼。人民網在2009年曾就西方主流媒體在開幕式後分析中國的國家形象,發現12家媒體中,11家對中國有正面描述,如歷史悠久、強大、友善等。
2011年中國國務院推出兩段《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並在海外媒體播放,以塑造中國繁榮發展、民主進步、文明開放、和平和諧的正面形象。但有批評指宣傳片選材狹窄、缺藝術性及播放次數太多等。
■全球化
廣告宣傳×品牌形象
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會影響其消費模式,故企業利用各種手法,例如廣告、公關宣傳、代言人等建立品牌的正面形象,從而增加受眾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機會。跨國企業麥當勞以往被指售賣「垃圾食物」,2014年企業改革「代言人」麥當勞叔叔形象(圖),增加年輕活力元素,意圖改變一些人對麥當勞的負面印象。
■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整容風氣×自我形象
在媒體和廣告商的影響下,大眾對人的外形訂下「標準」,女生身形愈瘦、眼睛愈大、鼻愈高挺便被認為愈美麗,男生擁有愈多肌肉、愈高大便愈吸引。部分年輕人會認為自己不夠「標準」而自我形象低落,刻意改造自己,例如節食減肥甚至整容,令自己更符合上述「標準」。
2015年7月《廣州日報》報道,不少準大學生在高考過後便會光顧整容醫院,據醫院門診統計,逾30%整容客人是學生,瘦臉、隆鼻、眼部整形等都是熱門項目。他們花費約3000人民幣,有人更選擇數萬元的整容手術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