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5年,民建聯議員蔣麗芸(圖)在立法會發表「黐線論」,將拉布議員比喻精神病人,建制派議員是精神科醫生,稱「因為精神病醫生坐鰜蛂A聽精神病病人講得太多洁A聽聽鵀菑v都黐線埋」,惹來批評。有意見認為其言論反映香港仍然有部分人對精神病患者認知不足。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以謙撰文〈精神病患者豈能再被歧視〉,指出精神科醫生和平等機會委員會多年來致力消除大眾對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的歧視,但仍然未能達成。他分析大眾可分為3個層次:「負面標籤」、「偏見」和「排斥」。他說3種層次無分高低,「因為一樣令精神病患者難受」。
黃以謙指出,「黐線」、「神經病」等慣性字眼,對精神病患者都是負面標籤。他說,香港雖為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發達城市,但仍有不少以有色眼鏡看待精神病患者的人,認為他們即使康復,情緒仍然容易失常失控、有暴力傾向、或能力比其他人差,令病患者感到羞恥、無助和困擾。除偏見外,部分人更「付諸行動」,排斥康復者。他舉例,有街坊會群起反對在隔鄰興建精神病患者用的設施,其實是間接剝奪他們應有的就業機會和正常生活的權利。
社區護理服務助融入社會
數據顯示,至2020年情緒病將是全球第二多人患的病,而每6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患上各類精神病。治療精神病的國際趨勢是逐漸茩囿幫洃峇曊ˍ@理服務,讓康復者早日融入社會。本港政府近年也循此方向加強精神科社康服務,如社署設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精神病康復者、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家人╱照顧者及居住當區的居民,提供預防以至危機管理的一站式、地區為本支援,當中包括:個案輔導工作、外展服務、外展職業治療服務、舉辦教育活動加強社區人士對精神健康的認識等。雖然過往曾有地區人士反對中心選址,但社署表示會積極與地區人士溝通,繼續興建或改建綜合服務中心的計劃。
■相關概念
精神病(mental disease)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社會支援(social support)
歧視(discrimination)
多層思考
1. 根據以上資料,精神病康復者面對什麼困難?
2. 「香港大眾對精神病患者的認知不足。」試參考資料,論證這個觀點。
參考資料
1. 〈精神科新症 連續6年升〉,《明報》,2015.10.19
2.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精神健康」﹕link.mingpao.com/15729.htm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229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