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明報》,2016.01.24
˙本港女性乳癌10年趨勢(圖)
資料解讀
趨勢圖可算是本欄的「常客」,但筆者仍然要不厭其煩地介紹。
上圖的趨勢不複雜,但同學要小心描述:乳癌的新症數字和死亡數字趨勢是一直上升還是有升有跌?哪些時段的升幅最明顯?同學需要注意其相關年份,不要只寫「不斷上升」。
另外,新症與死亡數字有哪些關係?是否同樣地按比例上升?如果比例不同,這又反映了什麼?值得同學思考。
◆資料B
資料來源︰《明報》,2016.01.24
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3年癌症數據顯示,該年共有2.89萬宗癌症新症,較2012年的2.78萬宗多3.9%,大腸癌新症有4769宗,較肺癌4631宗多138宗,亦是繼2011年後再次超越肺癌成為本港「頭號癌症」。至於排第三位的乳癌,繼續是女性頭號癌症,總計有3544宗新症,當中3524宗為女性新症,較2012年3508宗增16宗。
(見表)
資料解讀
資料以排名及上升情G呈現,同學可以比較其相對上升的趨勢,以及乳癌是否值得特別關注。應考時同學若有帶計算機,在時間容許下,亦不妨用作計算上升幅度。
同學應特別注意一些資料以外而又可能有幫助的內容,例如乳癌的絕大部分患者都是女性,另外的大腸癌、肺癌則沒有如此懸殊的男女比例。
■問題
資料A及B反映了什麼現象?(4分)
◆答題指引
資料A反映出現時的醫療科技進步。由2004至2013年數字可見,乳癌新症數字的上升速度明顯較死亡數字上升速度為高,顯示發病的人數雖增,但醫療科技進步,病人經醫治後,死亡比例下降。
另外,乳癌患者大多集中於中晚年的女性,即資料A所示的45至64歲,其佔新增個案超過一半(58%)。長者與較年輕女性的新症患者比例均不超過25%,可見此疾病並沒有特別按年齡上升的趨勢。
資料B顯示,本地患癌症的情G愈來愈嚴重(數字由2012年的2.78萬宗升至2013年的2.89萬宗),大腸癌成為頭號殺手。此外,大腸癌、肺癌和乳癌的數字較其他癌症高,全部超過3000宗,比起第4位肝癌和第5位的前列腺癌的千多宗高;可見本地癌症集中在某幾類。
■問題
如果政府計劃資助全港女性進行乳癌早期檢查,需要考慮什麼因素?參考上述資料,解釋你的答案。(8分)
◆答題指引
這條題目有點像以往高補一條有關「子宮頸癌」的題目。該題目先給予一些相關資料,然後問考生如果引進帶有一些條件的疫苗計劃(如全民免費、強制性等),應先考慮哪些因素。重點不在是否引入,而是同學能否以政府的角度入手,分析如何平衡不同持份者利益,以及達到一定的政策執行效能。總括而言,同學需有一定歸納能力,還要留意資料所給的提示,宜先初步計劃各觀點才下筆。
例如同學可參考資料A,分析乳癌患者的年齡分佈,明顯地中老年(45-64歲)的患者最為最多,25歲以下則較少。所以就普遍性及資源有效運用而言,全港女性均接受檢查似乎有浪費資源之嫌。但就有效程度而言,乳癌並非完全不能預防,資料A已顯示現時的治療有效減少死亡率,故值得投放更多資源,進一步使病例減少。
不過,參考資料B,就迫切性而言,乳癌並非最迫切的癌病,大腸癌及肺癌的情G更嚴峻,更是男女均有可能患上,政府不應將資源特別投放在個別的性別上。而且,政府已經開始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以4.2億元資助特定年齡組別的市民接受大腸癌篩查,未來的投放還可能更多,在有限的資源下,實有需要先處理較嚴重的疾病。此外,市民的支持度亦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特別是如果早期檢查是強制,市民有可能認為是限制人權自由,或是使男性覺得不公平。
文﹕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劉錦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