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見圖)
■模擬試題
◆資料A
綜合報道
香港郵政署1841年成立,初由英國皇家郵政經營,郵筒大多英國製造,並鑄上當時英國君主圖案及皇冠標記,一個徽號代表一個時代。
郵政署指全港59個舊郵筒仍展示皇冠標記或英國王室徽號「不合時宜」,擬遮蓋標記或徽號,另會在郵政署庫存中挑選不同款式的舊郵筒,放置在歷史建築物內,作為郵政文物供市民觀賞,具體安排仍在籌備中。
民間強烈反對建議。民間組織「郵筒搜索隊」隊長冼偉文認為沒需要抹走殖民地歷史,又指回歸多年,舊郵筒已不單純屬殖民年代,而是本土的象徵。有批評指此舉會斬斷香港歷史的延續性;殖民地歷史無法抹殺,倒不如向外介紹這些標記的象徵意義。
◆資料B
綜合報道
港澳辦前副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2015年9月表示,香港經濟、民生方面的進展未如人意,以及香港出現巨大的內耗,問題源自香港深層次負面原因。香港回歸後沒有「去殖民化」,以及「去中國化」出現,使「一國」之下的「兩制」受到損害。
陳佐洱的言論一出即惹來批評。他其後說不要誤解回歸前所有東西都是殖民主義、每件事都要改,例如道路名稱和廉政公署就不必改。
◆資料C
各界對陳佐洱「去殖民化」言論的回應
˙律政司長袁國強
回歸後有些殖民地時期的普通法制度和司法制度仍沿用。有優勢的、會令香港繼續向前行的要保留,與基本法有矛盾的則要處理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
香港已完全依法實行「去殖」規定。基本法保證香港回歸中國後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其中條文規定不變的多,要變的少
˙民建聯主席李慧k
去殖不代表去掉所有殖民的部分,應保留殖民管治中好的東西,如法治、廉署等。殖民管治一定是去國家、去民族意識的,殖民教育下成長的市民普遍對國家、國情、政策等認識不深,對香港發展無好處
˙泛民會議召集人何秀蘭
九七主權移交後香港自由不增反減,經濟上更依賴中國,反而很多香港人擔心被中央政府「再殖民」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
若陳佐洱認為香港亂象源於「沒去殖民化」和「去中國化」,屬斷錯症
◆資料回應題
1. 參考資料A及B,指出陳佐洱認為香港須去殖民化的原因。
2. 參考資料A及C,嘗試從法制和民生的角度比較接受與不接受「香港需要去殖民化」人士的觀點。
◆延伸回應題
3.「香港的殖民地歷史背景,是今日港人國民身分認同感低落的最主要原因。」你同意嗎?解釋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