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誰對誰錯 (見圖)
◆恆常議題﹕市區重建爭議
◆重要概念﹕公眾利益、保育與發展、諮詢
◆技巧﹕作答持份者衝突題
◆議題背景﹕
隨茷陞奏o展,香港某些舊區例如觀塘、灣仔等逐漸老化,樓宇失修、交通擠塞等問題愈來愈嚴重。2010年馬頭圍道舊樓倒塌事件敲響舊樓安全問題警號。為保障及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維修或重建是解決的辦法之一。政府法定機構市區重建局負責規劃重建,根據其網頁資料顯示,該局會徵集面積較大的土地進行綜合規劃,以重整區內的基礎建設,如道路、交通網絡、休憩用地及社區設施等,達至善用土地、改善整體社區環境。重建發展的目標是將環境惡劣、殘破失修的樓宇重建成符合現代生活標準。近年市建局重建發展的例子包括﹕觀塘市中心、深水鶖壇街/桂林街及北河街、土瓜灣馬頭圍道/春田街、旺角洗衣街、黃大仙衙前圍村、上環卑利街/嘉咸街、灣仔利東街/麥加力歌街、灣仔太原街/灣仔道、上環士丹頓街/永利街等等。
◆答題技巧﹕
小明:小通你和婆婆已經有不同的意見,難怪答關於「持份者之間衝突」的題目很困難呀!
君老師﹕首先,同學作答前要小心審題,「持份者之間」的「之間」一詞隱含「多於一人」的意思,所以同學要先找出「一對對」的持份者。很多同學忽視了這個字眼,往往答非所問。以市區重建為例,同學宜先直接指出「衝突」所牽涉的持份者,例如香港大眾與市區重建局之間、政府與舊區小商戶之間,甚至如小通一樣,舊區住戶與家人之間都或會有衝突。
小通:找出一對對的持份者後,下一步又應該怎樣做?
君老師﹕下一步就是交代他們的不同立場。例如舊區有居民支持重建,期望重建後有更多空間、更好的社區設施,例如新街市、新社區會堂等。部分居民可能希望遷離舊居,搬入鄰近地區較新和設施較佳的單位。相反,已居住多年的長者或會反對重建,認為重建會改變他們一貫的生活模式。重建亦令部分居民被迫搬遷,居民與小販和商店經營者之間已建立的人際關係網絡可能因重建而被破壞等。
小明:可以再舉一「對」持份者之間衝突的例子嗎?
君老師﹕當然可以。政府與舊區小商戶基於社會利益或個人利益可能起衝突,政府認為重建令地區更易保養及管理,對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整體形象更為有利,因此支持重建。相反舊區小商戶反對重建,因為不少小販認為,重建時要停業,有損他們的生計。另外,重建後某些攤檔或商店亦可能無法負擔更高昂的租金而被迫結業。同時重建亦難以保持小販和附近居民之間原有的密切關係。
小通:說明他們有不同的立場就可以了嗎?
君老師﹕還欠最重要的一步呢!就是應用恰當的概念,清楚及合乎邏輯地解釋為什麼持份者之間會有衝突。其實因茤~民不同的需要、生活方式及對生活環境的不同期望,都會起衝突。例如在諮詢過程中出現的不同聲音主要可分為兩項﹕
a. 關於補償及安置政策﹕重建所在樓宇的居民(不論是業主或是租客)均要遷出,他們的生活、鄰里關係會被破壞,影響生活素質
b. 關於發展規劃及設計﹕不同人對市區重建有不同期望,有人要求更好的交通網絡,亦有人更看重綠化的比例,希望社區能可持續發展,所以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另外,重建涉及運用公帑,亦易引起爭拗,牽涉公共資源應該如何運用的問題。
文﹕鄧婉君老師
插畫: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