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河南魯山養老院燒死38名長者的大火(圖),將農村養老問題再次表露在人們面前。
據《財經》雜誌報道,魯山雖是農業縣,但人均「好地」(能夠種植玉米和小麥)不足半畝,人均「坡地」(僅能種植番薯)不足1畝。於是許多人選擇離開,前往異鄉討生活。年輕人大量外流的現象,在全國以農業為主且較貧困的地區並不鮮見,魯山只是個縮影。人口外流,附帶效應是農村地區家庭養老的功能被極度弱化,農村社會傳統的「養兒防老」陷入僵局。
地少難謀生 年輕人外流
在農村,家庭條件稍好的,老人可被送至養老院。不好的,則即使70多歲高齡仍需在田間勞作,用粗茶淡飯填補日常空虛。近幾年,農村老人自殺、孤死家中的事件時有曝光,國家雖數度頒文重視農村養老問題,但卻執行乏力。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說,「關注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刻不容緩,河南魯山養老院的火災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否則以後要付出更高昂的社會代價」。
目前,中國60歲或以上的農村老人逾70%都有慢性疾病,他們大多數人掙扎着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據全國老齡委的資料,截至2012年底,在1.94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農村人口佔約1.2億,空巢老人約9000萬。中國自1999年進入人口老化社會,老年人口持續以每年3.2%的速度遞增。以此推算,至今農村空巢老人數量已經過億。
新型養老保險 每月60元
在陸杰華看來,農村老人的養老水準與城市老人差距很大,過去輿論關注的多為城鎮養老問題,農村養老問題被塵封太久。2009年,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開始施行,「每月60元,在提高農村老人的醫療條件、生活水平方面是杯水車薪。」受益老人數量有限。
2013 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農村要加強居家養老服務,各級政府用於養老服務的財政資金應重點向農村傾斜,並要求城市公營養老院對農村養老機構對口支援和合作,但兩年過去,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仍付之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