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從典故看到,羊是中國古代以至現今文化值得學習的對象。中大中文系系主任何志華說,漢代思想家董仲舒撰寫的《春秋繁露》,記述羊展現出3種美德備受推崇,一指羊有角但從不用作攻擊其他動物,表現出君子的仁德;二是當羊被人類捕獲後,從不大叫和哭啼,像是可為義犧牲的勇士;三為小羊在母羊餵飼時會下跪,猶如有孝義的子女。 何說,早期羊主要用作畜牧,從中國早期出土的羊骨文物推算,在6000年前已有人牧羊,後漸成為「六畜」,即用作進食的6種主要動物之一。他解釋,與羊有關的漢字一般形容群體,亦可表達美食,如「羨」字上半部是「羊」,下半部在甲骨文堿O形容一個人張開嘴巴流出口水的樣子,即看到羊肉時垂涎欲滴。 中國有敬羊傳統 何志華又稱,中國傳統文化對羊有敬意,在成語故事上,羊一般代表「本質純良、無辜的狀態」,如常見有「代罪羔羊」或「羊質虎皮」,前者就如形容猶太教容許一個人犯罪後,通過祭司的手按茼狨Y代表將罪行轉嫁,後者形容「內心純潔、沒私心邪念」的修為。 至於現代,何稱現代人講求實際、不想浪費,如今羊多用作製羊毛衣、涮羊肉或羊奶,例如對於身處天氣較冷的中國北方人來說,便需攝取熱量高食物,如羊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