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坊間傳聞,稱大地震、海嘯也許不期而至溫哥華!
既是位於板塊交接、地震頻發帶,這猜測不無可能,不論各路專家如何各執一詞,身為本地居民,還是做好應急準備方可有備無患。
根據列治文市府的應急計劃,居民需籌備物資保障維持生存最少72小時至一星期,才是未雨綢繆的正確作法。
文:趙冬 圖:資料圖片、王學文
提到地震海嘯,低於海平面的大溫地區列治文市總是令人格外擔心,但對於不測的風險,人們很難預計到危險來臨時可能出現的狀況,更別提做好應急準備了!列治文市府應急準備諮詢服務人員董達成(圓圖)稱,由於與原居地情況不同,華裔移民往往對卑詩省尤其是低陸平原的災難認識不多,也不了解本地家居安全事項,對災難的風險沒有足夠的重視。
而當大災難降臨時,政府的救援行動未必能顧及每個人的需要,而且也很難在災禍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馬上帶給有需要的人,所以個人和家庭提前做好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
小震天天有
卑詩省處於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接,雖然每年本地居民能感受到的地震只有十幾次,但其實輕微的地震約會發生400次之多!掌握一些基本的地震應急技巧十分必要,董達成稱,根據政府的建議,地震發生時人們首先該及時躲到桌子下面獲得庇護,躬身抓住桌子腳,簡單總結就是三步:蹲下,掩護,抓住(Drop, Cover, Hold On)。
當沒有桌子可以躲避時,當地震發生,正確的作法是選擇內壁、走廊或角落,蹲下身並護住頭部和頸部,切記不要試圖跑去另一個房間,而且要盡量冷靜多堅持一段躲避時間,以防隨餘震而來的新風險。而地震中正巧在車上朋友們,則應該將車安全地移到路肩,需遠離橋樑、天橋、電線,對於磚石和玻璃建築物也要躲避開,之後留在車中等待晃動停止。
求生常識
災難發生之後,一些基本的求生技巧也會救人一命,比如地震時遠離玻璃建築,計劃走樓梯、不要使用電梯。董達成舉例稱,例如遇到電線掉落,為避免觸電,需要雙腳貼在一起跳或者緊貼地面拖曳移動,但這些聽似簡單的動作其實並不易做,需要提前在平時事練習才能在應急時刻真正避免危險。
另外,處於不同城市地區,可能面臨的危險狀況也各自不同,以卑詩省列治文為例,墜機、水災、火災、地震、惡劣天氣及流行病等都是可能出現的潛在危險,大家應根據自己城市社區的情況,提前準備好包括緊急逃生出口、遠離家的屋外安全匯合點、包括省外聯繫電話的聯絡資料、工作/學校應急計劃、特殊醫療需要和保險單據等信息,其中以防災難發生時手足無措。
家用應急包
應急包內應備有足夠72小時至一星期使用的基本物品,要考慮到可能沒有電源或自來水的情況,所以不論在車上還是家中,都該在應急包準備好食物、水、急救包、收音機和手電筒等。在包囊的選擇上,基本原則是方便迅速離家、能夠抓起就走的便攜包款,內裏除了如上提到的物品,還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加入小面額現金/硬幣、緊急計劃副本、藥品、眼鏡、備用鑰匙等,家庭物品的附加項目還包括衣服、毛毯、手部消毒劑、工具手套、垃圾袋、哨子、衛生紙等。
此外,每人還應備好寫有紅色「求助」(HELP)和綠色「安好」(OK)字樣的顯示牌,災難發生後可貼在房屋或車的顯眼位置,以尋求幫助或讓有限的援助資源得以迅速提供給有需要的人。
應急情況下的食物,應以非易腐、即食為標準,水則以每人每日4公升的量做準備,要考慮到煮食、清洗和個人衛生所需。對於家有寵物的朋友,備好寵物應急包也很重要,同樣需提前準備夠愛寵72小時至一星期的寵物糧和水、開罐刀/碗、牽引帶、項圈、安全帶和身分標籤、便盆和聯絡資料等。
撥打緊急電話
當緊急情況發生時,可以求助警察、救護車和消防車,在用座機撥打緊急電話時,工作人員接聽電話便可基本掌握到你的姓名、家庭住址等情況,而用手機求救,就應該清楚地告知出事地址、家庭電話號碼、手機號碼等資訊。
撥打911的時候要確定緊急情況的類型,盡自己所能地詳細描述發生的情況、準確的事件位址或路口以及自己的名字,在對方尚未掛斷電話之前,不要匆忙掛斷電話,否則可能造成提供資訊的遺漏,也許導致救援者無法抵達現場為你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