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近年對於保育的意識提高了,我們希望舊的建築可以保留復修,大自然的環境不會因現代發展而摧牷C一座城市發展到一個成熟的階段,才會產生這樣的意識。
台灣作家劉克襄,以書寫自然生態聞名,他的近作《四分之三的香港》(2014),讓我們香港人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周末的時候,我們總喜歡擠到旺角、銅鑼灣、尖沙嘴等繁忙的中心,其實我們沒有注意到在中心以外,香港還有多達75%的郊野地,劉克襄提醒我們香港人:你們忽略了四分之三的香港!
古道最有趣
劉克襄以純樸的文字介紹香港的郊外,當中我認為古道是最為有趣的。我們現在對旅行的定義很簡單,一般是乘坐飛機到另外一個地方,按照導遊的介紹遊覽和購物,然後回家。《四分之三的香港》寫到的地方,是很多典型的旅遊書不會提及的,但這些地方就在我們的身邊,而古道是引領我們深度了解香港的途徑。
香港有很多古道,以前的香港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需要經過山地和村莊,他們會走路,會乘船,從而產生了不少路徑,劉克襄認為古道是最富人文意義的,因為這些路是從生活中衍生出來。現在我們重遊古道,不光是尋幽探古,這更讓我們了解香港在主流歷史書以外的民間歷史。
從獅子山出發
大家可能不知道,原來代表香港精神的獅子山,當中竟有六、七條古道。劉克襄在「獅子山上看紅塵」一章中,跟我們分享如何走古道上獅子山。例如獅紅古道是從大圍出發,穿過紅梅谷,當中經過在1792年砌成的石路,真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古道了。
劉克襄對花草很有認識,他在嶺南大學當駐校作家的時候,常向同學介紹校內的各種植物,它們的特性和用處等等。劉克襄喜歡一邊行山,一邊畫下看到的動物和植物,所以我們在書中可以找到很有趣的、童真的圖畫。《四分之三的香港》是一本深度旅遊書,它有具體的路線圖,方便旅遊者參考。它又把路線分級,剛才談到的獅子山古道屬三粒星高難度,有經驗的行山者可以試一試。
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劉克襄在書中寫到香港「做為一個觀光旅遊之大城,竟如此荒疏地方歷史,頗教人不解」。香港讀者看到台灣作者的這句話應該好好的反省,香港可以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只是購物和飲食天堂嗎?當然不是,香港的特點是城市與大自然處於非常親密的距離,我們在發展現代社會的同時,不應背棄大自然。
從這個角度看,《四分之三的香港》不光是一本旅遊書,它是有啟發性的文化歷史書籍,讓我們審視現代生活,尋找平衡的發展。
文: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黃淑嫻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