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起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如無意外,中國經濟明年的走向本周內就將揭曉。就在會議召開前夕,海外傳媒爆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可能無法做完兩屆任期,就會改任全國人大委員長之職的消息,令人在關心明年經濟走勢的同時,也對2017年中共十九大人事多了一分懸念。
「新常態」取代「李克強經濟學」
顯然是為配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官方新華社昨天發出6000多字的長文「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述評」,由頭到尾習近平的名字出現了近30次,而作為經濟大總管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名字,只出現了一次。
中共十八大之後,「李克強經濟學」一度甚囂塵上,但從去年起,習近平主導經濟發展大局的趨勢漸漸明朗,不僅僅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小組由習親任組長,李克強連副組長都不是,中央深改小組和財經小組的組長也都由習近平親自兼任。「新常態」已經取代了「李克強經濟學」。
今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央行的減息已初見成效,限購全面鬆綁令樓市解凍,一線城市賣地收入全年或創歷史新高,A股牛氣衝天,新華社昨天在「炒股還是買房?中國投資者遭遇『幸福的煩惱』」的報道中,雖有專家告誡冷清投資之語,但字裏行間都充滿「幸福的煩惱」。官方還高調批駁國際上有關中國「向世界輸出風險」的言論。這一波刺激動作,帶有鮮明的習氏風格。
由於明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又是中共兩屆黨代會(十八大到十九大)中間人事中期調整之年,要完成十二五的預定目標,地方新人事必需的改革動作,都要求經濟不能重現今年前3季的停滯下滑,所以明年經濟總的趨勢仍是「穩中求進」,不能「不進」。
至於李克強的角色,鑑於他對習已「全面配合」,中途換馬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