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金錢世界不一定令人背向理想,年近半百的金管局前助理總裁劉應彬,去年4月辭去高薪厚職轉讀社工系,帶起「老花鏡」開展助人自助的工作,上月接任神託會行政總裁一職。他由中環投身觀塘,自言以往在舊圈子未有深入探究扶貧,如今游走基層社區,對固有「自由市場」心態已改變,認同要有針對措施扶持,包括改善強積金制度和增加供款等,才能解決貧富懸殊、青年無法上流等社會窘境。
劉應彬於港大社會科學系畢業,自小在觀塘區公屋成長,眼見外展社工輔導h內邊青,當社工的理想漸漸萌芽,「但大學二年級選科,經濟科較社工的成續佳,自然走向另一方發展」。他在金融行業平步青雲,最高峰時出任金管局助理總裁,成為香港的聯匯專家,年薪高達400萬元。不過,他對當社工的興趣未隨年月退減,辭職也非為一時衝動。他憶述2008年已曾經辭職,但當年剛開學即遇上「雷曼爆煲」,結果重返金管局崗位。
棄年薪400萬 讀社工碩士
直至去年4月,劉眼見市場開始穩定,認為是時候圓當社工的心願,決心請辭重返校園攻讀社工碩士,「我真的想做『對人』的工作,尤其現時人口老化、樓價高企,年輕一代無論任何階層都難向上流,似乎處於『長期低成就感』」。
劉應彬深造時進入基層社區親身體會貧窮,他直言過往的「中環」圈子明白貧富懸殊、樓價高企等社會問題,工商金融界都不反對扶貧,但少有深究個別福利政策,正如當年增設長者生活津貼,到底應否設資產審查等,實非他們關注所在,認為福利資源的運用應交由政府考慮。
他的工作崗位由中環國金搬到觀塘一座僅有3數層高、仍使用舊式拉閘升降機的辦公室,劉應彬接任神託會行政總裁後直言,現時有較多機會接觸基層街坊,「例如走到觀塘的舊屋h,以為全h已見老化,卻見到仍有很多小朋友,才明白社會有不少新移民家庭,有其生活需要」。
指增福利非傾斜 乃糾正
他又指出,原來在金融界崇尚「自由市場」觀念、即傾向「自己搞掂自己」心態亦開始起變,認同要投入更多資源,制訂針對措施協助有需要者。
作為前金融業人士,劉不認同本港正步向福利主義,他認為過去社會過於冷漠,近年增加福利措施是「糾正錯漏」,指政策會傾斜貧苦大眾的批評都只屬藉口。
劉應彬說,除投入資源也要衡量成效;正如現時人口愈趨老化、出生率下降,政府預算庫房在7至15年現結構財赤的擔憂不無道理,他個人對全民退休保障也持中立態度,但因加稅的反響較大,故會提出後備方案,例如改善強積金制度,由政府設立新部門承擔基金管理,增加勞資雙方供款額至7.5%等,以增加提供保障的可行性及效益。
明報記者 錢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