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台灣爆出地溝油風波,繼而揭發香港是劣質豬油的原料來源地之一,問題油品回流香港,市民不知不覺食了不少地溝油食品,惹起恐慌。食物安全中心在事發後一周才公布受影響商戶名單,被批反應慢,事件還暴露了食物安全監管不足。全球化下食物供應鏈愈趨複雜,市民對食物安全、健康的期望日高,又為政府帶來什麼挑戰?
˙9月4日
台灣劣質豬油事件簿
台灣警方刑事局偵破一宗用回收餿水油和皮脂油等廢油混雜製成食用油販售的案件,發現台灣著名油廠「強冠」及「進威」使用「地溝油」
˙9月5日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公布受影響的235家廠商名單,該些廠商再供應問題油予近千家加工、小吃檔、夜市和餐廳等;台灣是本港豬油的最大來源地,香港有食品商「中招」,美心西餅銷玼A事菠蘿包
˙9月8日
台灣當局檢驗從強冠抽取的油料樣本,雖未檢出重金屬或黃曲霉素,但兩樣本的致癌物「苯並[a]芘」超出歐盟與台灣標準值兩倍;本港食物安全中心表示,於市面抽取的40個食物樣本測試結果全部滿意,包括豬油和12款食物
˙9月10日
食安中心協助台灣當局調查,發現強冠以餿水油製作的食用豬油,部分是由香港貿易公司「金寶運」輸出、元朗油廠「寶源油脂公司」生產的豬油;「寶源」回收本港街市豬膏再高溫烤炸工業用豬油售予「金寶運」,後者疑將列明只「作為飼料用」的豬油轉售強冠加工成食用豬油,但在交易單上篡改用途,列明「無污染,適宜人類食用」,更聲言豬油可用作製造牛油、起酥油或炒菜油
˙9月11日
強冠董事長葉文祥聲稱會聯同下游廠商向「金寶運」索償;台灣當局停止入口香港豬油,並對中港澳所有食油實施百分百檢驗,且須附有官方衛生證明
˙9月12日
香港警方重案組接手,在多區調查豬油廠、公證行及貿易公司,帶走油樣本和電腦等,拘捕3人
˙9月14日
食安中心首度引用《食物安全條例》發出「食物安全令」,即時禁止強冠3月1日起生產的油品進口香港,本港進口、分銷及零售商要在14日內回收強冠豬油及相關製品銷牷F同日公布曾使用強冠豬油的港店名單,懷疑有383間食肆及供應商「中招」
˙9月17日
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與環境局長黃錦星召開跨部門會議,就加強規管食油達成共識,初步訂出3個方向,以堵截廢食油重返食物鏈,政府長遠擬發牌規管廢食油回收商
◆什麼是「地溝油」?
地溝油(gutter oil)又叫餿水油,泛指從廢食油中提煉出來的油。由於曾用作煮食,加熱過程會產生有害物質如黃曲霉素及金屬雜質等,其中苯並[a]芘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令人類患癌」。長期食用廢食油加工的製品,會增加致癌風險,不宜循環再用來煮食,故較先進經濟體早已規定廢食油不能再食用。
但要追查地溝油不容易,因現時沒有特定科學方法檢測所謂「地溝油」,全靠業界自律通報。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表示,一般會通過檢測上述3種有害物的含量,以確定食油質素。
◆為何會出現劣質豬油?
豬油一般由廠商向屠宰場購買豬脂和組織,並委託炸油商製成原料油,再進行精煉,加工調和製成各式油品。以成本較低的地溝油取代相對高價的豬油,製成各種食用豬油出售,當中豐厚的利潤,相信是黑心商人鋌而走險的原因。內地有報道計算台灣強冠購入每桶原料餿水豬油的成本和其問題產品「全統香豬油」的售價,發現毛利約75至89元人民幣,回報相對豐厚。
此外,社會上不少人存在追求「平靚正」的心態,雖是人之常情,但盲目追求低價,也是地溝油事件不斷出現的原因之一。
◆地溝油風波影響
威脅健康 引起憂慮
地溝油威脅市民健康,香港不少名店食肆也受牽連,引起公眾對食物安全監管的疑慮。率先公布使用強冠豬油製菠蘿包3年的美心集團,就事件引發公眾憂慮致歉。
商戶生意受損
截至9月17日,本港逾500間食肆或分銷商「中招」,香港餐飲聯業協會總幹事譚俠聲稱有食肆生意暴跌九成,包餅店重災。
成本短期或轉嫁消費者
台灣豬油佔本港整體進口豬油七成,出事後,不少食肆稱轉用較台灣豬油貴五至六成的荷蘭豬油。荷蘭豬油訂單一時大增,貨源緊張。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葵涌)工商管理系高級講師曾秀萍預料,沒有捲入地溝油風波的商戶亦會轉用較高品質食油,油商會乘機加價,轉嫁消費者,但預料影響短期。
監管不足 打爛香港招牌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表示,地溝油事件反映本港對回收廢食油監管不足,「打爛香港金漆招牌」,令部分廢油可「走私」出境,再製成食油回港。他指目前食安中心只做食品製成品檢測,但市民不會只滿足這些資訊發放,還要了解食物源頭及整個生產過程,促請政府全面監管。
《明報通通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