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說到底,閱讀是猜測作者心意的遊戲。同學或即時拍案大罵,考試臨近了,還跟我說什麼遊戲?請讓我稍加解釋,面對文章,過於緊張,不是好事,反而應該帶有旁觀者的冷靜,抱持「這有什麼難?作者的心意、手法還不是給我猜中了!」的怡然神態,方能把一分一分都裝進自己的袋子中。
掌握遊戲規則 拆解學者散文
閱讀卷基於出卷限制,大抵離不開學者散文這個範疇,代表作家諸如出過的魯迅、曾敏之、龍應台、張曉風等,還未出的可能是余光中、周作人、梁實秋、董橋、西西等。方便出卷的文類集中於敘事抒情和議論說理。倘我們事先明白文人常用的寫作心法,即等於我們事先掌握某些遊戲規則,到臨場應戰之時,至少能格外比對手冷靜吧。現略述數項,供同學參考。
1. 故作矛盾
文人不時喜歡故作矛盾(實情當然沒有矛盾,能拿來出卷的文又怎會自相矛盾呢?)例如:我們(作者與未婚夫)就在那飛揚的塵影中完成了大學課程——我們的經濟從來沒有富裕過;我們的日子卻從來沒有貧乏過。(張曉風《地毯的那一端》)
問:沒有富裕過跟沒有貧乏過,相反啊,是否矛盾?
答:沒有矛盾。「沒有富裕過」是指實際生活上的經濟情G,「沒有貧乏過」,指由於能跟所愛的人共同生活,所以精神上感到很富足。
2. 愛用比喻
文人愛用比喻,藉以發揮想像力,化抽象為具體,讓讀者心領神會。例如:
對於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給我十刀,我只還他一箭。(魯迅《三閒集•序言》)顯然,實情並非殘暴的真刀真箭。十刀比喻受到的攻擊;一箭比喻「輕微的」還擊。(心堣ㄧT想貪玩的問問魯迅先生,十刀是否必然比一箭要傷得重?魯迅先生或可能回答說,讀者不要駁嘴啊!)同學不妨嘗試化閱讀的痛苦為過癮的自問自答過程,說不定會愈看愈有癮呢?
3. 時用反語
反語,即說反話,表面的意思與實際要表達的意思相反,好處是幽默,一般也能帶出諷刺效果。例如魯迅喜歡稱呼敵人為「正人君子」,加一引號,立即表示特別含義。男同學要當心,人家讚你英俊,當然值得歡喜。但偶一「不慎」,發現「引號」,你就知道對方真夠「朋友」了。
希望以上的三點提示,有助同學貼近作者的心意,以達心心相印,齊齊高分之效。
文:資深中文科主任 蒲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