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少年作家、現就讀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一年級的林澤銘,中學畢業於拔萃男書院。來自傳統名校、11歲開始出版著作,中文理應難不倒他,然而去年面對中學文憑試中文科,他卻感到「好驚」。
首屆中學文憑試,不少傳統名校生在中文卷表現失準,導致第二屆人心惶惶,林澤銘是其中之一,因為有相熟的師兄慘遭「滑鐵盧」,特別是寫作卷。
看發揮空間慎選題目
林澤銘在卷二寫作能力及中文整體成績都考獲5**(見表),他強調,應試文章不同於文藝創作,為了「咫嚏v,始終有一定規則要遵守。總結歷年試題,他發現離不開記禳B抒情、論說等,不論選答哪類題目,都一定要清楚理解題目,如題中有「描述」、「經歷」、「體會」等字眼,便可知是記敘為主的文章,而且「體會」要與「經歷」掛u。
選題大過天,他以自己應考的題目,說明應如何選題。他原本欲選「描述一次活動經歷,當中令『我』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但他想來想去也想不到一項活動能帶出那道理,於是放棄。最後,他選擇另一道包含記驍P抒情元素、也可夾蝘乖釭疑D目,看到「孩子不是等待裝滿的瓶子,而是希望化作火焰燃燒」,他立即聯繫到自己的生活和寫作經驗。
答小故事題型需做文字偵探
題目涉及孩子成長、父母教養等,而他曾在《明報》逢周二隨報附送的教育刊物《教得樂》寫專欄,對港孩、怪獸家長等題材有一定認識,於是代入母親的角色,寫「我」欲為孩子報讀許多興趣班,全力打造孩子,其間忽然記起小時也有同樣不快的經歷,並聯想到儒家的寒窗苦讀、建功立業的思想,未必完全合時宜,最後打消催谷孩子的念頭。
去年文憑試還有一種題型,題目如小故事,寫媽媽瞄一瞄新鄰居窗外晾曬的衣服,批評別人洗衣馬虎;女兒仔細打量並抹走窗上的灰塵,媽媽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窗不乾淨,考生須撰文說說怎樣消除偏見。林澤銘嫌「字太多」,加上自覺論說能力較弱,沒把握寫得好。
上品文章擅融入哲理
林澤銘表示,面對這類題目,除了要理解故事內容,也要做「文字偵探」,留意行文用字,如故事中有「瞄一瞄」、「仔細打量」等字眼,可聯想到偏見源於沒有好好了解事情全貌,便妄下斷語。他分享教師的話,特別提醒考生寫這類文章時,「即使道理寫得再好,如沒有引用故事材料會失分」。
有人在寫作前先寫大綱,但林澤銘沒此習慣,一來考試只有90分鐘,要分秒必爭,二來是即使寫了大綱,下筆時仍會不斷修改內容。他指出,無論選什麼題目,上品的文章要包含人生哲理、中華文化,並表達個人見解。他奉勸,「橋不怕舊,最緊要受」,考生毋須怕老套、突兀,因為有時這就是考試要求。
【各卷均滲入文化元素】
林澤銘表示,語文是很抽象的東西,學習語文沒有捷徑,因為「要有輸入、內化,才有輸出」,學好語文要靠平日累積,然而對於應試,他也有一些心得。
問去年這個時候如何備戰?
林澤銘在試前特別溫習中華文化的要點,「因為無論什麼卷,都滲入中華文化元素」,例如閱讀理解卷可能包含儒家、道家思想等。他又指出,不用太深入了解內容,只要有簡單認識便可。為儲備中華文化知識,林澤銘除了使用學校的材料,還會問有補習中華文化的同學借閱筆記。
問卷一閱讀理解哪部分最難?
林澤銘指出,分段落理解大意是最難、也最沒把握的,因為若劃分段落出錯,連帶相關的內容大意也會錯。他慶幸遇上內容結構劃分清晰的文章,算是不太難。他提醒,這類題目有其作答模式:通常是通過或記述什麼事情,以抒發感情、表達思想等。另外,有一類題目也有難度,就是比較文句改寫前後,對段旨表達等是否更好、更合理。他會分析原句和修改後的句子有何優劣,再比較何者更適合套用到文中。
問閱讀理解可有「搶分」題?
他表示,白話閱讀中,若要解釋文中某些詞語意思的題目,必定要作答,「因為(閱讀材料)通常都有得抄」。另外,有關修辭的題目也要作答,因為自小學開始已教修辭,考生應對這類題目較熟悉,也較有把握。
問卷五綜合能力卷,有什麼方法避免失分?
要避免失分,首要有完整的結構,包括語境意識、前言、過渡段、總結等,而主體內容,即整合拓展及見解論證則要逐項分段寫,甚至可用首先、其次、最後、第一、第二等方式,以清晰表示內容。林澤銘指出,作答綜合能力卷的文體類似論說文,行文用字忌花巧,語調平實便可,如前言可單刀直入。他分享作答經驗,因考試時間快結束,但仍在作答見解論證部分,於是在下頁先寫下款,以免因結構不完整而扣分。
問對聆聽卷和說話卷可有心得?
林澤銘表示,聆聽是最弱的一環,「從小到大都很差,試過在考試中不及格」,左耳入,右耳出,聽了卻掌握不到內容。至於說話卷,林澤銘所讀的學校與其他中學舉行聯合練習。他認為,學校平時的訓練,「提供環境去熟習怎樣回應、溝通、銜接」。現時互聯網普及,有人考完口試後在網上討論題目,林澤銘表示,他應考前在facebook還未看到有人談論共識題(代表相關題目未出),讓他先有心理準備,待考試時有機會遇上這類題型。
文、圖:劉慧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