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母、浙貝母、土貝母

[2017-06-19]

貝母有三,分別是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產於四川者,名川貝母;產於浙江者,名浙貝母;土貝母則盛產於河南、陝西等地。

消瘰湯
材料:浙貝母五錢、玄參五錢、生牡蠣一兩(先煎)
製法:三碗水,生牡蠣先煎二十分鐘,再下浙貝母、玄參
適用:熱性淋巴結腫大,俗稱痰火核

貝母有三,分別是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產於四川者,名川貝母;產於浙江者,名浙貝母;土貝母則盛產於河南、陝西等地。

川貝母,有松貝、青貝、爐貝三種,其中以松貝顆粒最為細小而均勻,稱之「珍珠貝」。川貝母屬百合科植物捲葉貝母的鱗莖,性涼而味苦,入心、肺二經,功效潤肺散結、止咳化痰

浙貝母,盛產於浙江象山,又稱象貝母。事實而言,浙貝母體型龐大,與川貝母相併一起,浙貝母猶如「大笨象」,川貝母有如「小老鼠」,一大一小,相映成趣。浙貝母屬百合科植物浙貝的鱗莖,性寒而味大苦,入肺、、胃、心包四經。功能清熱化痰、散結消腫。

兩者比較而言,皆能化痰散結,唯川貝母兼能潤肺,浙貝母則欠奉,所以如只須清熱化痰散結,無須補益潤肺,用浙貝母足矣。因川貝母價錢,貴浙貝母數倍,一來可慳金錢,二來從環保角度,不會浪費資源。

土貝母,又名大貝母,體型比浙貝母更大,屬葫蘆科植物假貝母塊莖,與川貝母、浙貝母,植物基原完全不相同。性涼,味苦,功能散結毒、消癰腫,是醫毒瘡的常用藥物。《本草綱目拾遺》用來治乳癌,加進陽和湯內,用來散毒瘡。

中醫有一安胎名方,叫「保產無憂散」,出自明代《傳青主女科》一書,民間稱為十二太保,原因是方內共有十二味藥物,因而得名。藥物組成是:酒當歸、酒川芎、枳殼、薑厚朴、酒白芍、菟絲子、川貝母、荊芥穗、生黃、川羌活、炙甘草、蘄艾葉。另外用老生薑三片,清水兩碗,慢火煎煮,得水一碗,空腹熱服。若孕婦身體極虛,加高麗參五分同煎。方內就是配伍川貝母,用來來安胎。

若孕婦有熱,加黃芩一味,則由十二味藥,變成十三味藥,改稱十三太保。凡腰痠腹痛,陰道出血、胎動不安,經辨證後選用,療效確切。如有流產病史,懷孕後三個月,每月服一劑,至第九及第十個月,每月各服兩劑,可無難產之患,所以稱之為「保產無憂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