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藥,名稱接近,市民大眾容易混淆,處理不善,輕則服藥後得不到預期療效,重則令病情加重
甘麥大棗湯
材料:甘草三錢、淮小麥一兩、南棗十粒去核
製法:三碗水煎至八分
適用:心煩氣燥、情緒不穩
很多中藥,名稱接近,市民大眾容易混淆,處理不善,輕則服藥後得不到預期療效,重則令病情加重,我打算一連數期,為讀者介紹一些易為混淆的藥物,以正視聽。
小麥、大麥,人類食用歷史悠長,小麥用來製麵粉,大麥用來製麥片,唯它們不單能食用,還能藥用,中醫用其入藥,能治大病,還能小覷嗎?小麥入藥,大概有一千八百年歷史,從《傷寒雜病論》,可見端倪。此書成書於東漢末年,約公元215~219年之間(東漢於220年為曹歪所篡而亡國),裏面一條名為甘麥大棗湯的藥方,正是用小麥來治理情緒病。
張仲景這樣描述:「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臟躁,指心臟有熱。心主神明,體內有熱,或血供不足,皆會影響神志不清。血少心氣虛,因而喜悲傷欲哭,又喊又笑,情緒不穩,好像有神靈附體,情神恍惚的異常情況。數欠伸,即頻打呵欠,是大腦缺氧表現,什麼物質帶氧氣上大腦,當然是血液啊,大腦缺氧,自然是血供不足,與心血不足,亦有關連。此等症狀,相類西醫同業所稱的神經衰弱、情緒疾患,張仲景就用甘麥大棗湯去治理。我更常借用來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症、老人不寐、小兒夜啼(小朋友晚上哭鬧得特別利害),療效肯定,病種囊括老、中、青,我們能小覷小麥嗎?
小麥分為浮小麥與淮小麥,浮小麥是小麥還未成熟,結好果殼,但內部仍未有米粒,掉進水中,浮在水面而不下沉,因為只有殼,內裏空空如也之故,故名浮小麥。淮小麥則是小麥已成熟的種子,外有米殼,內有麥米。浮小麥善於除熱止汗,淮小麥善於養心益腎。甘麥大棗湯在一般情況下,多數是用淮小麥,唯病者如兼易汗出,則可改用或加用浮小麥。
大麥,將其發芽,用來入藥,稱之麥芽,用途多矣。可以用其為婦女戒奶,當乳母欲停止用母乳喂飼嬰兒,可用麥芽二兩,清水兩碗,煎至八分,飲用數次,就能停止乳出,及令乳房脹滿消除。另外,有疏肝解鬱及消除食積的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