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 (張小雲)

[2012-02-14]

張小雲,曾當空姐,見盡各地美景和華衣美食,然後轉到舞蹈團做推廣,沉醉於魅惑迷人的藝術世界。及後發覺外在璀璨治療不到脆弱心靈,遂跑去念書當臨牀心理學家,幫助情緒病患者回復健康。(mpwemilycheung@omghk.com)

電視劇《天與地》裏的人吃人情節,引起了朋友們的熱烈討論:如果你是戲中的佘詩曼,自己的好朋友吃了你的男朋友,你還可以繼續和他們做朋友嗎?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就算是曾經出生入死的交情,都無法若無其事的再交往。

朋友有點猶豫說:「如果只為求生,如果被吃的男朋友不是被殺害,而是早已意外死掉,會不會感到不一樣,能體諒他們迫不得已,而不是存心加害?」

有人和應:「我從未試過極度飢餓的感覺,或者,當自己的生命面臨真正的威脅時,凡人也會失去理智,道德規範、是非觀念變得模糊,只能一味求生甚至不擇手段。我們在安穩無憂的時候說得漂亮,其實只是高估自己。」

就算是高估自己,此事無疑已超越我的底線。

底線就是無論有何充分的理由或苦衷,都不能過關、不能接受和原諒。如果踩底線的是自己,我也不會寬恕自己。所以,如果我是戲中的劊子手陳豪、林保怡、黃德斌,我也無顏面對佘詩曼。

猶幸現實中不容易遇到如此極端黑暗和駭人的事情,底線也相對比較安全。我也慶幸在現實中,考驗我友誼底線的事情──女朋友搶走我的男朋友,仍停留在想像中的懸疑。

不過,曾經怎樣推心置腹的朋友,對方不必踩到底線,都可能有疏遠的一天。朋友的緣份和來去,有時很脆弱。

朋友走在一起,有時只是因為機遇。曾經在某一個時空中,能分享當時的一些什麼,可能只是一點心情,一點閒暇;甚至只是一杯酒、一點無關痛癢的共鳴。

然後有一天,因為對方不清還借貸;因為對方有福同享,卻不能有禍同當;因為對方重色輕友;因為對方臨時爽約不尊重自己;因為對方把個人利益放在友誼之先;因為對方濫情;因為對方太多負能量無法承載;因為對方自負而看不起自己的小朋友等。於是,友情不再。

背叛和傷害之後,也不一定永遠無法再面對對方。除了事過境遷,從新開始外,有時是自問自己也好不了多少,人誰無過,誰不貪婪自私,因而油然而生一種體諒;有時是因為不能接受那事,卻可接受那誰,就因為那誰與自己其他的快樂回憶和交往。

朋友有討厭的一面,重要的是並非只有這一面。只要不是直踩底線就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