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冬季要保持健康,衣著及飲食均需注意。有本地家庭醫生表示,舊式的層層疊穿衣法並不可取,這樣反而會更易沾染感冒。最佳穿衣法應該一薄一厚雙層,確保體內恆久常溫才是正道。亦有中醫認為,天寒地凍仍見不少人飲凍奶茶、食雪糕,甚至到糖水舖食刨冰甜品,容易導致胃部陽氣受損,運作功能下降,所以最應配合一些潤燥食物去滋潤氣管,例如甘蔗汁、雪梨水、杏仁糊來滋潤氣管及肺部;亦可學學慈禧太后,每晨服用一碗冰糖燉雪耳,輕鬆潤肺兼養顏。
採訪撰文:李家翹
氣象權威AccuWeather(www.accuweather.com)最近推出本年天氣預測,估計今年南安省的降雪量與去年相若,不過整體氣溫會較去年和暖,因此降雨量及濕雪會有可能增加。相比安省其他地區會增加暴風雪的機會,相信身處多倫多的讀者群可以舒一口氣。
嚴寒冬季要保持健康,衣著及飲食均需注意。有本地家庭醫生表示,舊式的層層疊穿衣法並不可取,這樣反而會更易沾染感冒。最佳穿衣法應該一薄一厚雙層,確保體內恆久常溫才是正道。
亦有中醫認為,天寒地凍仍見不少人飲凍奶茶、食雪糕,甚至到糖水舖食刨冰甜品,容易導致胃部陽氣受損,運作功能下降,所以最應配合一些潤燥食物去滋潤氣管,例如甘蔗汁、雪梨水、杏仁糊來滋潤氣管及肺部;亦可學學慈禧太后,每晨服用一碗冰糖燉雪耳,輕鬆潤肺兼養顏。
-----------------------
家庭醫生李萬程認為,現代人很少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與其層層疊疊不斷添衣服,不如試試雙層穿衣法。所謂的「雙層」,即在室內穿合適身邊環境的衣服,例如一件長襯衫或衛衣。要到外面乘車或倒垃圾的時候,就添上一件適合戶外環境的厚外套。
「身體最重要是保持恆溫,而層層疊的穿衣方法,會令人體在室內變得太暖,走到外面寒冷的環境,身體未能即時適應,反而更易會感染傷風。尤其我們出入大部分的環境都是有暖氣的,在戶外可能就是由家門到車子的那段路,又或從車子走路到超級市場那段路,所以穿衣時也可按情況,在家穿適合室溫的衣服,而在外面就要穿一件可以保持室溫的暖大衣外套。」
李萬程認為,尤其老人家不會冬天在戶外有太多活動,這樣的穿衣法可確保身體恆溫。「當然如果你要在車站等巴士,那當然要因應增加衣服,但一般只是短暫路過室外環境,則雙層穿衣法最妥當方便。」
冷飲令身體熄火
香港註冊中醫師黃潤波越洋接受本刊訪問,他認為冬季養生首要是注意肺部。「所謂『形寒飲冷則傷肺』,肺為嬌臟,所以很容易受傷。
「所謂形寒,是指外來因素,感受寒冷而傷肺,自覺背部一「攝」,隨之感冒,主因是肺臟受寒。在天寒地凍時,還飲凍奶茶、凍咖啡,食雪糕,甚至在糖水店進食五花八門的刨冰,往往大快朵頤後,胃部陽氣受損,運作功能下降,往後日子,進食後胃脘出現厭厭悶、飽飽滯的感覺,此是胃火被水淋熄,就好像電爐電力供應不足,火力不夠,難以煮熟食物。
「腸胃較差、消化能力較差的人,中醫所謂胃火不足,腐熟能力低下,更要進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更應避免進食生冷,否則容易出現『完穀不化』的情況 — 所謂完穀不化,就是食完粟米,大便卻原粒排出,是胃火不足的最好證明。」
黃潤波認為,室內有暖氣引致燥熱,所以應配合一些潤燥食物去滋潤氣管。「食物方面,可用甘蔗汁、雪梨水、杏仁糊來滋潤氣管及肺部;用冰糖來燉一些糖水,因冰糖可以潤肺。
「清代《筆花醫鏡》一書中早有記載,冰糖是潤肺之物。雪耳亦是很滋潤的食物,對皮膚很有好處,據待候慈禧太后八載的宮女何榮兒所說,慈禧每晨都服用一碗冰糖燉雪耳,因此慈禧晚年,手部皮膚仍幼滑如少女。
「藥材方面,可用沙參、麥冬、玉竹、石斛等中藥,配合其他肉類煲湯,當然著名的「白肺湯」,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白肺湯是豬肺煲南北杏)。」
未有證據證生蒜療效
家庭醫生李萬程亦認同在寒冷日子,應戒絕高熱量及高糖分的食物及飲品。「很多人說冬天進食高糖分的食物有害,其實主因一般人冬天的運動量大減,因而吸收了的糖份不得消耗,繼而會令體重直線上升。
「最近亦有人提倡生吃蒜頭,指生蒜有抗氧化、抑毒素、治癌症,亦能通血管及消血脂,堪稱神奇天然食品;但其實這只是坊間傳說。暫時並無確實客觀的醫學研究指出,生蒜有上述的治療效果。生吃蒜頭吃多了,除了『生氣』放屁,還會導致口臭,這倒是可以證實的。」
黃潤波亦剖析,冬季飲食宜注意增溫及滋水。「(冬天飲食)有兩個矛盾要解決,一方面要增加溫度,一方面要注意滋陰,例如煲湯水要睇火,火力不足難以熬出靚湯,但如煲乾了水,晚湯就沒有着落。人體情況亦一樣,我們需要進食溫補的食物或藥物,去維持體溫及功能,但溫熱的藥物會消耗身體內的水分,所以與此同時,我們需要適當地補充水分。
「某飲食節目中曾介紹一個位處香港元朗碩果僅存的地下爐燒豬工場,所謂地下並非指非法,而是指該燒豬爐是藏在地底。政府近年推行環保,建議燒味工場由柴枝改用電或煤氣,減少污氣排放,但這家工場堅持用柴烤豬,不讓這工藝失傳,故全港僅存一家。」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黃潤波續道:「此等地下烤爐要維持溫度在華氏200度左右,低過這溫度,燒豬不能「爆皮」,高於這溫度,弄巧反拙,所以燒豬師傅要經常用面去感覺烤爐的溫度,如爐溫過高,用水灑進爐中去降溫。此種情況,可以作為冬天進補時的借鑑。中醫的治病與養生法則,「中庸」二字盡矣。」
因此,黃潤波建議冬季養生:
增溫應多食用:羊肉、雞、生薑、乾薑、桂枝、吳茱萸、鹿茸
滋水應多食用:甘蔗、雪梨、沙參、麥冬、玉竹、石斛、蘆根、龜板
他亦特別提醒男士,要好好保養腎的話,否則身體抵抗力下降,到春天便容易患上感冒。「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中醫認為腎其中的一個生理功能是藏精,所謂精,有兩個含義,其一是五臟六腑之精;其二是生殖之精。所以中醫認為冬天的性生活,應適可而止,保存腎精。」
----------------------------------------
冬季養生 兩大保命穴道
中醫黃潤波介紹,冬季養生可選擇內關、足三里兩穴道,持久按之可保健康。
內關是一個強壯心臟的穴位,心臟強健,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會有幫助。嚴寒的天氣,容易誘發中風,常見有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兩種。
出血性中風即俗稱「爆血管」,從前來說,出血性中風佔多數,但最近的統計數字顯示,缺血性中風有後來居上之勢,是不是與飲食習慣改變有關,這要留待學者進一步的研究,但指壓內關穴,對強健心臟與暢通血管有好處,「幫心臟按摩」,指壓內關穴,就是一個好方法。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一個很重要的穴位,是通往「胃部」超級公路上的一個車站,指壓刺激這個穴位,即是對胃部進行按摩,自古以來,中醫都視之為一個長壽穴位。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最重是糧草,人體的糧倉就在胃,胃腐熟食物,轉化成能量,人體才會有氣有力。多倫多天氣嚴寒,用艾條溫灸「足三里」穴位,是一個很好的養生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