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謝霆鋒自揭患上皮膚癌,需接受切除腫塊手術,引起大眾對皮膚癌的關注。據稱,腫瘤被發現是源於一塊黑色色塊有愈來愈大的迹象。很多人身上都有黑痣,除了影響外觀,黑痣還會是癌腫信號?
撰文:郭慧嫻
攝影:劉玉梅
部分圖片: Getty images
相對頭號癌症殺手肺癌和大腸癌,皮膚癌的死亡率遠遠較低,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臨牀腫瘤專科醫生應志浩表示,大部分皮膚癌個案屬皮膚癌病情較輕微的類型,患者死亡率較其他癌症低,受關注程度比不上其他癌症,但其實皮膚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絕對不能忽視。
黑色素瘤皮膚癌死亡率高皮膚癌主要可分為兩種,包括較惡性的黑色素瘤皮膚癌(Melanoma)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Non-melanoma skincancer), 後者又可分為基層細胞瘤(Basal cell carcinoma,BCC) 和鱗狀細胞瘤(Squamous cel l carcinoma,SCC)。本港近九成皮膚癌患者屬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惡性較高的黑色素瘤皮膚癌約佔一成個案,軟組織肉瘤等其他皮膚癌則較罕見。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本港分別有811宗和二十八宗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新症及死亡個案,死亡率為3.5%,而黑色素瘤皮膚癌的新症及死亡個案則分別有六十二宗和四十五宗,死亡率高達72.6%。
痣癦形態異常或癌警號
皮膚結構分為三層,最外層是表皮,另是深層的真皮和皮下組織。黑色素細胞形成的痣,是表皮或真皮內黑色素細胞增多而引起的皮膚表現。黑痣或色塊都是患癌警號?應志浩稱,絕大部分的痣或色塊均屬良性,對人體無害,但不排除部分色塊或黑痣可能出現病變。
黑色素瘤皮膚癌病發於皮膚的黑色素細胞,腫瘤生長迅速且常出現色素沉積或潰瘍。黑痣變為惡性腫瘤的情況包括:
可疑症狀:體積急速增大、出血、痕癢、潰爛、顏色變化、發炎疼痛及呈星狀的損傷;
可疑跡象:不對稱的生長、周邊呈不規則狀態、顏色變得不平均、直徑超過六毫米及範圍增大。
華人需留意指甲及足底皮膚
皮膚覆蓋全身,皮膚任何位置都有病變風險。應志浩說,過半數白人女性的黑色素癌腫病發於腿部,男性白人患者則主要在軀幹,不過,亞洲人卻常見於足底、手掌、指甲或腳甲邊緣。在本港華人黑色素瘤皮膚癌個案中,五至六成個案病發於足部,但西方白種人的同類個案卻不多於2%。醫學界暫時未知是什麼原因導致各種族人士的發病位置不同,有專家正就相關情況進行研究。
此外,由於黑色素瘤皮膚癌的早期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皮膚異常時往往已屆晚期,癌細胞或已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系統,甚至是遠端的器官如肺部和大腦等,因此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非黑素瘤患處潰瘍且長期不癒至於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大部分患者為五十歲以上。應志浩表示此類癌症於本港以至全球的發病率均持續上升,可能與人口老化、人們暴露陽光下的時間增加及大眾對皮膚癌的認知增加有關。
基層細胞瘤是生長較慢的腫瘤,約佔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總個案的66%,常發生於皮膚白皙、年老且以往常暴露陽光下的人士。約六至八成基層細胞瘤長於頭頸部位,常見病徵包括患處潰瘍流血、結痂及長時間如數個月後也不痊癒,患處細小,可能因色素沉而變得深色。應志浩表示,色素沉基層細胞瘤佔六成基層細胞瘤總體個案,臨牀徵狀與黑色素瘤皮膚癌十分相似,故容易誤以為患上惡性癌腫,需抽驗活組織檢查確診。
而鱗狀細胞瘤的發病率約佔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三成,患處一般會呈紅斑、小結節或潰瘍,生長相當迅速,多出現於經常被陽光照射的部位,如臉部、手和前臂。其入侵性較基層細胞高,癌腫一旦擴散,預後情況較差。因慢性潰瘍引致及發生在嘴脣或口腔的鱗狀細胞瘤侵害性更高,也較易擴散。由於患處外表非常多樣化,故需檢驗活組織確診。
切除手術根治癌腫
應志浩稱,大部分的基層細胞瘤和鱗狀細胞瘤可藉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根治,近九成非黑色素瘤患者不會復發,但仍需定期覆診監測情況。若不幸患上黑色素瘤癌症,徹底的切除手術為現時唯一的根治方法。曾有一名四十歲的患者,忽然發現右腳前掌有一處變黑,初時不以為然誤以為是無意間的撞傷或夾傷留有瘀血,求診下始發現患上黑色素瘤皮膚癌,最終需連兩根腳趾一併將癌腫切除。
對於不能接受切除手術的患者,可考慮接受化療。由於黑色素瘤患多屬晚期,復發風險較高,因此合適的患者可考慮接受干擾素注射作為術後輔助治療,降低復發風險。
提防紫外光傷害
要有效預防皮膚癌,注重皮膚保濕和保養有幫助?應志浩稱,皮膚保濕與否並非皮膚癌的發病原因,但紫外線是引致皮膚癌的主要元兇,提醒市民冬天的紫外線雖然較夏天低,但紫外光照射對皮膚的傷害是永久累積的。
他又指,有研究發現80%皮膚癌可透過防曬措施預防,而80%由陽光導致的皮膚損傷在十八歲前已形成,雖然皮膚癌患者一般的發病年齡介乎於六十至七十歲,市民應自小做好防曬準備,例如使用防曬產品或外出時打傘等。
此外,紫外線的來源除了陽光,還有人工的室內太陽燈。他不贊成市民為得一身古銅色肌膚而曬燈,擔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
-----------------------------------------------------------------------
黑色素有什麼用?
皮膚的黑色素細胞所分泌的黑色素(melanin), 可吸收紫外線從而保護細胞,以免皮膚受傷,黑色素也是形成皮膚顏色的一部分。
-----------------------------------------------------------------------
曝曬傷皮膚增患癌風險
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線主要是紫外線A(UVA)和紫外線B(UVB),兩者都可引致皮膚癌。紫外線A能穿透臭氧層,逾98%的紫外線是紫外線A,能深入真皮及皮下組織,UVA可致皮膚變黑。
紫外線B大部分被臭氧層吸收,只有不足2%的紫外線是紫外線B,能穿透真皮。UVB可導致皮膚紅腫和變黑。臨牀腫瘤專科醫生應志浩說,曝曬和曬太陽燈都會增加患上黑色素皮膚癌風險,有外國研究發現,只要曝曬至形成水泡兩次,日後黑色素瘤癌症的發病風險會較一般人多0.7倍,若曝曬至形成水泡三次,則風險會大增至2.8倍。
他解釋,縱使皮膚細胞有自我修護能力,但細胞一旦受損,細胞也未必能完全修復傷害。
-----------------------------------------------------------------------
皮膚癌常見謬誤:
問:只有曬傷皮膚,才有機會演變成皮膚癌?
答:紫外線對皮膚影響為日積月累,即使表面無灼傷,皮膚組織或已受破壞。
問:古銅色皮膚可抵禦紫外線照射?
答:淡色皮膚經曬黑後所提供的保護,只相等於塗上SPF 4的防曬乳液。
問:曬太陽燈比戶外陽光更安全?
答:室內太陽燈發射的紫外線A或紫外線B,同樣可致皮膚衰老甚至皮膚癌。
(資料由香港防癌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