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連心定位不同 信社聯不被取代
【明報專訊】由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牽頭成立的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心連心)前年冒起後改變社福界版圖,甚至出現社聯被取代一說。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不認為心連心會取代社聯,強調兩者定位不同,社聯一直透過連結社福機構以至跨界別如商界、專業合作,共同推動社會發展,即使心連心成立後,近年社聯相關工作和角色「仍然做得好好」。
社聯推動跨界合作
心連心如政府伙伴
蔡海偉認同心連心與政府關係密切,但社聯定位清晰,是民間團體組成聯會平台,透過民間力量推動社會服務發展並改善弱勢社群福祉,與心連心有很大分別。他形容心連心如政府密切伙伴,做許多政府視為重要的工作如社工國情教育,與社聯定位和目標不同,「不覺得大家有好大衝突,也不覺得它會取代到社聯」。
至於心連心成立後,社聯與政府關係有否變化、距離有否變遠,蔡海偉認為與以前分別不大,不擔心關係有何改變,舉例近年推動照護食,政府亦很支持,雙方在銀髮經濟上有許多合作,「我們都是繼續嘗試透過創新、實踐好的項目點子,證明給政府知道是有價值和可行」,深信只要做得好,政府會接納建議。
一向倡議理性 不感政治壓力
新任社聯主席管浩鳴早前表明希望改變社福界抗爭文化。被問有否信心社聯倡議工作不受政治影響,蔡海偉說,管浩鳴可能只是反映部分人對社福界或社工的觀點,而社聯政策倡議向來理性,既掌握社會脈搏,亦明白政府制訂政策的考慮,會繼續了解社會需要和實踐,透過不同方法游說政府採納建議,「看不到有任何政治壓力不想我們做這件事」。
近年政府修例改組社工註冊局、多名社工涉反修例案被控,對於有人質疑社福界成為被整頓目標,蔡海偉表示2019年香港經歷社會事件後,「不論國家或香港政府管治文化都正在改變,大家都在適應」,而現時大家很明白「一國兩制」中「一國」的重要。他強調當年不止社工參與社會事件,而註冊局修例也只是「大家預期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