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31
    星期一

卸社聯帥印 蔡海偉引設貧窮線為傲 推過渡房樂齡科技謀突破 遺憾爭全民退保未竟

[2025.03.31] 發表
服務社聯33年的行政總裁蔡海偉,明天起離任並展開退休生活。回望這些年,他自言仍舊熱愛社工這份工作,希望年輕社工體會到社會工作的價值,全情投入服務社會。(李紹昌攝)
社聯雖然並非如其他社福機構般直接提供服務,但一直透過了解社會和弱勢社群的需要,推動社會服務及政策改變。圖為蔡海偉(後排左一)於2005年到街頭探訪露宿者,了解他們的處境。(社聯提供)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左)回顧歷年工作時,認為一大突破是將樂齡科技推動至香港。圖為社聯與其他社福機構2018年推出「落得樓」樓梯機服務試驗計劃,協助大批居住於沒有電梯舊樓的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社聯提供)

【明報專訊】大半生在社福界打拼,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迎來任期最後一天,明日起退休轉任顧問。回望這33年,由政策研究、提出倡議到推動改變,他視早年成功爭取政府設立扶貧委員會和貧窮線為成就,近年另一突破是「踩過界」推動社會房屋,並將曾看似遙不可及的樂齡科技引入社會服務。不過,他遺憾未能成功爭取全民退休保障,指已錯過推行的黃金時機;他也對貧窮議題念茲在茲,促請政府制訂扶貧目標,保留貧窮線並定期公布貧窮數字。

明報記者 陳柔雅

時針回撥至1992年,蔡海偉加入社聯復康部,數年後短暫「跳槽」,1996年社聯成立政策研究部,他獲時任總幹事許賢發邀請回巢,自此做了連串研究並提出倡議,2013年底升任行政總裁。

昔日貧窮研究引起社會關注,社聯力爭成立扶貧委員會。結果政府於2005年成立扶委會,被蔡海偉視為早年一大成就,仍記得那年那天突獲時任特首董建華接見告知好消息。政府也於2013年公布首條官方貧窮線,藉數字了解貧窮狀G。

指倡議手法隨年月變

由輿論施壓轉為實踐概念

倡議手法隨年月變,蔡海偉見證社聯由發布研究,藉輿論壓力推動政府,到近年嘗試將創新概念落地推行,「證明它有價值和可行性,吸引政府採納」。他認為另一突破是2017年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後來首次利用組裝合成法興建「南昌220」過渡房屋,「打造了整個生態系統」,促使政府推行過渡房屋政策,令不少基層生活改善。

另一突破是將樂齡科技應用在社會服務,他帶領社聯於2017年舉辦首屆樂齡科技展,近年逐步將產品推廣至院舍以至尋常百姓家,幫助長者和殘疾人士。

高齡人口增 實行更困難

指推行全民退保時機已過

若要數算遺憾,蔡海偉說是未能成功爭取設立全民退休保障,不過,政府設立長者生活津貼等,「政策效果與我們想推全民退休,都有七、八成接近,雖然未完全達到目標」。被問應否重啟討論,他指已錯過推行全民退保黃金時機,千禧年代初高齡人口較少,許多人能供款,可令計劃長遠可行性更高,如今推行更困難,「有時政府做政策要有長遠計劃,有時瓥正齈L鱈Y返唔到轉頭」。另一遺憾是未能推動全民醫療保險,惟議題複雜,料需繼續研究。

籲保留貧窮線訂扶貧目標

促定期公布貧窮數字

現屆政府強調精準扶貧,擬棄用舊有貧窮線,改為制定相對扶貧線的分析框架,料明年上半年公布相關工作報告。曾任扶委會成員的蔡海偉認為,政府固然可選擇並支援最有需要的扶貧對象,「但都要有數字先做到精準扶貧」,仍需保留貧窮線和定期公布貧窮數字,並制訂扶貧目標。

與政府交手多年,他有感近年港府管治文化改變,以往重視市民意見和參與,現時強調行政主導,「似乎更茩垣觸v,或希望更快見到政策成效」。但他認為政府非鐵板一塊,以財赤下削減社福機構資助為例,局方很快提出支援措施並與業界溝通。他認為要令政府明白「與業界溝通是可以令它制訂政策更精準、更回應到社會需要」,社福界是政府推動社會服務的最佳拍檔。

在蔡海偉眼中,社聯是個讓他實踐社工信念和推動社會政策發展的獨特地方,歡樂和滿足感比失望和悲哀的時間長。他形容團隊令他放心,認為是合適時候離開,「走得好輕鬆」,也相信接任的陳文宜會帶來新思維,但最不捨一班好同事,許多工作成果「靠我一個人一瓥ㄟ筏屭魽v。

他未思索退休大計,會先與妻子到京都賞櫻兩周,「很久沒試過去多於一星期旅行」。他說仍會關心社會發展,或許會寫文章,也想多下廚和學習人工智能,「做番平時做唔到翵ヾv,但不傾向從事受薪工作或政府公職。

籲社福界面對削資勿言棄

回首來時路,蔡海偉自言仍愛社工這份工作,日子有高有低,卻仍覺有價值,「希望年輕社工體會到社會工作的價值,全情投入服務社會,當你付出愈多,得茪]愈大」,即使面對削減資助困難也不要放棄。

更多港聞
私人斜坡塌山泥 三成缺保養 屋署:2023年271修葺令待遵 三四成政府介入跟進
【明報專訊】氣候變化下,極端降雨愈趨頻繁,觸發山泥傾瀉風險增加。土力工程處分析2023年全年601宗山泥傾瀉發現,逾50宗涉及私人斜坡,當中... 詳情
規管關鍵基建設期限名單有增有減 星:免拉大法網 「沒檢討機制,機構可能永留名單」
【明報專訊】本港早前通過《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條例》,規管重要設施(如電力公司)要做好電腦網絡安全。新加坡2018年已推行同類《網絡安全法》,每...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制度下,除了網絡安全局主責監管,11個關鍵基礎設施範疇會各自設立業界主管(sector lead),由本身規管的政府部門或... 詳情
疑車載燈具過熱 四驅車起火
【明報專訊】油麻地昨有車輛「自焚」。下午近1時,一輛停泊長樂街6號對開表位的四驅車冒煙起火,附近酒店職員發現後報警求助,消防接報到場將火救熄... 詳情
【明報專訊】長和擬出售巴拿馬港口掀起風波,港澳辦及中聯辦昨再度轉載《大公報》報道,稱社會各界堅定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查交易,促請長和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