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師:孩子情緒問題多源自家庭
【明報專訊】兒童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時,外界普遍認為問題出於個人,亞洲家庭治療學院臨H總監李維榕則有不同想法。她多年來從精神科醫生、社工和學校接手多宗多年未能解決的棘手個案,在家庭治療中利用家庭生理反饋評估,透過量度孩子觀察父母關係和對談時的生理反應,從數據分析和找出問題根源,發現許多孩子情緒和行為問題,其實源自家庭糾纏和父母問題,需從家庭入手。
父母突沉靜孩子心跳急
李維榕:身體不說謊
國際知名的家庭治療師、港大家庭研究院創辦總監李維榕,首創家庭生理反饋評估,在孩子觀察父母交談時量度其心率、出汗、皮膚溫度,透過數據了解孩子於何時和父母談什麼時反應較大,藉此探索孩子問題是否與家庭有關和有何關係,如是則可從家庭入手。團隊利用上述方案處理逾500宗個案,包括300宗香港個案,涵蓋有情緒和行為問題、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曾自殺的兒童等。
子女關心父母關係 不和損身心
在其中一個案中,一名患身心症的14歲少年經常頭痛和肚痛,治療多年無好轉,由精神科醫生轉介給李維榕。在評估過程中,當父母交談期間陷入沉默時,少年看似平靜,但其心率卻躍至每分鐘184下。追問之下,他形容這是「死亡的沉默」,指父母吵架後的寧靜往往意味有事發生。
少年原來討厭父母吵架,又不能置身事外,他道出自己感受:「(照顧母親)會搞到躁底,但知自己不可以躁,會令媽咪頂唔順」、「(煩躁)咪食鼳\囉,咪搞到身體咁樣」。李說,其父母從不知孩子感受如此深,該少年事後要求立即到英國讀書,與雙親保持距離,之後再無出現問題。
李維榕說,當孩子出問題,普遍被視為出於個人,父母不會認為問題是源自家長,「人是家庭的產品」,大部分孩子很關心父母關係,家庭不和會影響孩子發展、社交、認知及免疫系統。
「身體不會說謊」,李指數據提供另一途徑理解孩子問題,也能令父母察覺自己有份造成孩子的問題,但即使找出問題根源,亦需父母和子女一起改變,才能達至治療效果。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在中環砵典乍街4號設立家庭治療中心,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服務費用可獲減免。
前教育統籌局長羅范椒芬指出,李維榕處理的個案曾獲多名專業人士跟進,但仍未能解決問題,也反映很多個案更需從家庭入手。她盼家長明白父母關係會影響孩子精神健康,若家長意識得到,便可修正問題,或可及早接受家庭治療。羅太又認為不能只將孩子自殺等問題歸因疫情等因素,「除功課壓力、(孩子)頑皮外,要將家庭關係作為考慮因素」,若家庭關係好,家庭支援對孩子病情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