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生產力促進局
【明報專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是推動本港企業持續改進和創新的機構,致力加速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目標是使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智慧城市。
■新聞撮要
大灣區智能化項目 生產力局推進逾千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2023年9月表示,局方已推進逾1200個大灣區智能化項目,包括中藥、食品、紡織及鐘表等,各產業發展模式不同,項目需求不一的新型工業化層次亦有差異,例如較多企業希望加強自動化生產,亦有企業希望提升至「燈塔工廠(Lighthouse Factory)」的高水平。
「燈塔工廠」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與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合作、在全球發起的評選項目,旨在遴選具突破及創新技術的工廠及企業。
陳祖恒稱,生產力局可協助港資或非港資企業升級轉型,而新冠疫情過後港資工廠最需要客戶訂單,生意不足將影響營運,故更要降低營運成本及增加生意,生產力局可協助企業使用創新科技提升營運,以及幫助企業取得更多政府資助。
◆生產力促進局簡介
?1967年成立的法定機構
?專注科技研發、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智能製造等領域
為本港企業提供的服務(部分):
?各類未來技能發展課程
?為中小企業提供諮詢
?開發不同應用技術供業界試用,如「清煙」環保化寶爐等
資料來源:生產力促進局
◆相關數據
.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圖)
(主要學習重點:全球科技新發展)
■知識增益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 VR裝置預演生產線
生產力促進局的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2023年3月開幕,現場設置多部虛擬實境(VR)裝置,示範生產力局開發的工業元宇宙技術。技術可建造立體虛擬場景,讓廠家率先在虛擬世界理順生產線流程,並處理遙距編程,打破地域限制。
生產力局大灣區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單銘賢以汽車工廠組裝車門、車窗及車輪的流程為例,以往廠家需事前在現實環境測試,涉及移動大型機械,需花費一定時間,亦耗費能源;運用工業元宇宙方案,則可事先在虛擬廠房模擬組裝流程,直至運作暢順才建立生產線。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