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組團 渣馬邊跑邊候命 背掛特製「號碼布」 隨時為心臟病發跑手急救
【明報專訊】往年馬拉松賽事不時出現意外,輕則跑手體力不支送院,更曾有年輕選手猝死。本身是業餘馬拉松跑手的公立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深切治療科專科醫生冼維正,在賽道上繼續救急扶危,4年前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醫護自發組成「醫護任何人」組織,將白袍初心放先於參賽成績,在參賽的同時,隨時候命為心臟病發跑手施行心外壓急救。組織至今招募逾50名成員,將於下周日(12日)渣打馬拉松再次出動,涵蓋10公里、半馬及全馬賽事。
逾50成員 包括急救講師救護員
「醫護任何人」成員包含醫護、救護員、急救講師等,透過WhatsApp群組組織和溝通,近期更有6名醫科生及中醫生加入。他們平日參與各類長跑賽事時,背部會掛上特製號碼布,一旦出現緊急情G,其他選手可呼叫他們求助,直至大會醫療隊到場接手。組織成員、醫科五年級生梁以鏗表示,急救是爭分奪秒,若在比賽遇到跑手有需要,組織成員可能會比大會急救站的醫療隊更接近。
遇同行跑手心臟突停 施救結緣
蕭粵中2000年第一次參與渣馬10公里賽,5年後首度挑戰全馬,計及海外大小賽事,今年渣馬將是他第37次全馬比賽。他憶述,10年前曾於白石角科學園附近參與10公里賽,途中有跑手昏倒、全身抽搐,經他檢查後發現是心臟停頓,遂為跑手做心外壓,直至救護員數分鐘後抵達,配以心臟去顫器(AED)電擊救回跑手。蕭亦因此和對方結緣成了朋友。
冼維正稱,以往不少在急症室或深切治療部獲救的心臟病發病人,都是事發時有人當場替其做心外壓或使用去顫器,否則「無論醫生多厲害也好」,亦未必可挽回生命。他提醒如發現有人身體抽搐,未必是因肌肉抽筋,有可能是因心臟停頓令腦部缺乏血液和氧氣引致,不容忽視。
日台有同類組織 攜去顫器參賽
不時到海外參賽的蕭粵中說,外國也有同類型自願組織,譬如在日本見過「醫生跑手」穿著印有醫生字眼的衣物參賽,台灣更有一隊「AED跑手」,參賽時攜帶一部小型去顫器。蕭稱心臟停頓後的4分鐘是搶救黃金時間,患者每遲一分鐘接受去顫器電擊,死亡風險會增加7%至10%,其間若獲心肺復蘇急救,每分鐘死亡率增幅可減至4%至5%。冼維正補充,心外壓只能「頂住先」,始終需靠去顫器恢復正常心律,團隊也有考慮添置相關儀器,惟要兼顧資源和裝備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