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市華埠僅13名操華語醫生 蕭健英建議兩方案助問診
【明報專訊】卑詩省醫生短缺情況嚴重,這在擁有3萬人口的溫哥華華埠更甚,當地只有13名操華語的醫生,令當地華裔居民,尤其是長者面臨嚴峻情況。有見及此,有在華埠行醫的醫生發起運動,收集了約500名病人的簽名,促請省府及市政府正視這問題,在華埠引進更多華語家庭醫生,以解燃眉之急。
蕭健英醫生在華埠行醫12年,他指年長家庭醫生不斷退休,年輕華語醫生又對在華埠執業卻步,以致華埠的華語家庭醫生短缺情況非常嚴峻。蕭健英指出,溫哥華華埠一帶目前粗略估計約有3萬名居民,但只有13名華語家庭醫生,且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當中一些更本已退休或打算退休。
此外,卑詩大學每年150至170名家庭醫學畢業生中,沒有人願意到華埠執業,因此如何吸引懂華語的新醫生及留住現有醫生,確實是一大挑戰。
蕭醫生今年5月曾與其他醫生、社會服務機構負責人等,向卑詩省衛生廳長狄德安(Adrian Dix)遞交解決華埠華語醫生短缺的建議。當中提出引入兩項新猷,分別是增設助理醫生(Associate Physician,AP)和行政醫療秘書(Executive Medical Secretary,EMS)。
助理醫生是能操華語的合資格或認可的外國醫生,他們在現有醫生指導下接收新症和協助現有患者,條件是他們必須留在華埠地區執業。行政醫療秘書則是經過培訓的醫療辦公室人員,負責安排預約診症、接聽電話和相關文書工作等。薪酬方面,草案建議行政醫療秘書時薪為25元,全職年薪為4萬至6萬元,以3名醫生配2名行政醫療秘書計算,政府在行政醫療秘書每年只需負擔10萬元。如果計劃行得通,醫生可以與省醫療保險(MSP)商議分擔比例。他們建議在華埠的診所試驗一年,每一名醫生配助理醫生及行政醫療秘書各1至2名。
對於省府周一(31日)公布與卑詩醫生協會(Doctors of BC)和卑詩家庭醫生協會(BC Family Doctors)共同制定新的家庭醫生支薪模式,以保護和加強卑詩省的醫療保健系統及患者護理。蕭醫生指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解決長期以來一直被嚴重低估的家庭醫生工作量與薪酬不相稱的現象。惟他仍認為有不足之處,包括未有顧及華埠長者的語言需要,以及醫生即使得到補償仍承受文書工作的超負荷壓力。
蕭醫生指醫生應專注診症工作,有更多時間見病人,故希望省府增設行政醫療秘書,既可為醫生分擔文書工作,也可為政府省錢。他補充指,他們的建議與政府的新措施並不相悖,通過解決上述問題,雙方可以更好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