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兩出爐資深大狀 馬嘉駿冀23條法庭仍有違憲審查權
【明報專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今年委任5名資深大律師,委任儀式上月舉行。其中兩名新出爐的資深大狀接受本報專訪,包括擅長刑事案的李頌然、身兼大律師公會名譽秘書及財政的馬嘉駿則擅長民事案,二人談執業之路,以及對不同法律議題的看法。
明報記者 郭囍B
專長民事案的新任資深大律師馬嘉駿稱,23條立法無可厚非,亦是值得探討的方向。對於有市民對本港法律體系信心減弱,馬嘉駿希望23條條文能經本地立法,在國家安全與人權之間取得平衡,維持現有的法庭違憲審查權,以保障港人權益。
若保障港人權益 立法亦無可厚非
馬嘉駿表示,有市民憂慮《港區國安法》,源於國安法屬全國性法律;因此他期望《基本法》23條會按一般做法經本地立法會諮詢,大律師公會可研究、再提出意見。若23條經本地立法,而當執法行動有違《基本法》保障的人權,法庭有權裁定違憲且無法律效力,以保障港人權益,屆時正式立法亦無可厚非。至於如何令廣大市民對法例有信心,他說條文應盡可能在國家安全與人權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
身兼大律師公會名譽秘書和財政的馬嘉駿稱,大律師公會公務繁多,如跟進會員紀律聆訊程序等。公會早年成立的「內地事務委員會」因新冠疫情等原因暫緩,如今望重啟內地事務聯繫。約1600名大律師中,約一成應考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及格後仍須申領牌照,實際上如何在大灣區執業仍有待研究。
難堪刑事壓力轉戰民事
難忘龔如心案代表華懋
馬嘉駿憶述,有師兄曾謂刑事大狀的氣場非人人皆有,「你個樣望落去似乎……文質彬彬了一點!」在「白紙一張」的狀態下跟隨資深大律師黃仁龍學師,後因對船務有興趣,遇上資深大律師Clifford Smith,後來師承資深大律師余承章學習處理刑事案。
執業初期處理的刑事案結果不理想,馬嘉駿說「不是好舒服,原來一個人處理案件導致他有可能坐監,是精神上的壓力」,遂向民事案發展。執業8年,遇上轟動的龔如心遺囑案,開審前3個月才確認將代表華懋基金,由幾個資深大狀帶領,而對方律師團隊同樣龐大,「諗到的爭議點,有時可以好古古怪怪」,當日情境至今難忘。
「手上有什麼材料就炒好這碟R」
馬嘉駿說現時對法律改革有興趣,期望日後有機會參與,又願在公會餘下任期盡己所能。他笑說,至今未慣「個名加了兩個英文字(SC)」。他時常勉勵徒弟,不論因工作或香港失意,留低的人「手上有什麼材料就炒好這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