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裘錦秋中學(元朗)教師罰欠交功課或遲到等學生拍片,並播放給全級同學看。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表示,學生犯錯有一定懲罰,可讓學生反思和反省自身問題,「出發點是好」,亦認為拍片後,讓學生自己觀看並無問題,但不應公開影片,因有可能造成公審或群眾壓力,「如果(學生)有反感,以至反擊」,變相無真正思考問題,故建議教師懲罰學生時,應避免可帶來反感或負面情緒影響的做法。 基督教女青年會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註冊社工蘇艷芳說,過往較少聽聞此處分方式,若在學生人數較多的周會播片,「不能知道每一名同學對這條片的反應」,令拍片學生擔心被他人議論及取笑,會不開心,「不知怎面對同學,不想上學」。 指「羞恥教育」不理想 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余鎮洋表示,受華人社會文化影響,教師或家庭教育的方式很多時會令小朋友有種羞恥感,想他們警惕,避免重複錯誤,但「這種羞恥會為他帶來很多記住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或在同學面前會無了自尊感」,並不理想,建議以道理說服學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