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黃台仰在《金融時報》訪問稱德國當局並未就批出難民申請給出特別理由,根據德國聯邦移民及難民局官網,就申請結果會發出書面原因,並交予申請人或其法律代表。德國聯邦移民及難民局昨回覆本報查詢表示,一般而言,當局決定批出庇護與否,是按面試、詳盡檢查申請者的文件及證據而決定,每個申請人都有機會解釋其尋求庇護的原因。 官網指提供庇護分為四大種類:「提供庇護」、「難民保護」、「附屬保護」、「國家禁止驅逐」。據外媒引述,黃台仰獲提供的是「難民保護(refugee protection)」,若因種族、國籍、政治理念、宗教等原因而恐懼受到逼害,便會被視為難民。 因政治宗教等恐懼受逼害 德國視為難民 難民可獲3年居留權,亦能不受限制就業,以及家庭團聚;在3年或5年後,若滿足到先決條件,例如有足夠德文水平、能自給自足,便能定居當地。 自2015年襲Q亞難民潮爆發後,大量中東難民向德國尋求庇護,總理默克爾接收難民政策漸引起社會反彈。後來德國極右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崛起,副主席帕茲德斯基(Georg Pazderski)去年底接受本報訪問時雖否認是反難民,但指移民政策有太多問題,嚴重失控。 德國近年亦不時為中國異見者及家屬提供庇護,舉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去年就獲提供政治庇護。 林和立:默克爾政府素重人權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稱,默克爾政府素來較尊重人權,但縱使德國收容多名異見者,中德關係仍見良好;他相信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中美關係跌到谷底,德國作為歐盟「大阿哥」,中國戰略上既然不希望美歐聯手,故亦會盡量拉攏德國。林和立並稱目前這是單一事件,但若日後有更多支持港獨、自決公投的人獲其他國家政治庇護,相信北京會高調批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