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韓星性醜聞愈揭愈黑,更引來政府重新審視十年前的女星自殺案,論者矛頭直指韓國男權意識仍盛。不禁想到#MeToo現象,顯示性剝削至今仍是難題,男權觀念更深的東方世界尤甚。話雖如此,古代還是有一類男子追慕的「名妓」,不失為一種對男權的反擊。
我們對名妓的印象,大抵是精通歌舞與琴棋詩畫、不食人間煙火的絕色美女,因為民間故事與傳說一直在塑造這種夢幻形象。只不過現實的另一面是,她們的名氣愈大,身分的矛盾便愈深——她們無論如何出色,在社會上仍屬賤民階級,因而回歸社會的難度亦愈高。
地位低 格調高 矛盾動人
妓女之所以「卑賤」,在於家人多是罪犯、奴隸或欠債的社會邊緣人,而被逼入火坑,只能低賤地出賣情慾。但正正有這背景,名妓才會如此動人:明明是出賣情慾的行業,卻高雅地抹去低俗的味道;明明是社會最低層,修養卻媲美社會最高層的士大夫;亦正是被制度排拒,反而不受束縛,可轟烈地談戀愛。南朝蘇小小癡等愛人而逝,成為後世的歌詠對象,清代大才子袁枚更自豪「錢塘蘇小是鄉親」;唐代薛濤、北宋李師師結交名士權貴之廣比得上高官貴胄,更留下與不少名人的韻事。
當青樓文化於自由奔放的唐宋奠基後,文人與妓的關係變得千絲萬縷,乃至強調禮教的明清縱使長禁官員出入煙花之地,民間仍湧現眾多書生與青樓轇轕的故事,明末更有文人追慕的秦淮八艷。當中的諷刺不言而喻:父權制度既要求女性是賢妻良母,作為制度內精英的文人反而追慕被制度排擠的妓,彷彿青樓正是作為士紳道德發泄口的「必要之惡」,甚至是開明士人對僵化禮教的反擊——與此相應的另一諷刺是,秦淮八艷的反清氣節,比講求忠君愛國的大多數士人強。
超脫禮教受追慕 多無好出路
也正因情慾與禮教愈趨對立,不同於唐宋官宦家妓普遍,明清士紳家族不太接受妓女進門。傾心名士的秦淮八艷的悲劇正在於此:柳如是與陳子龍交往,被其元配鬧上門而告終;後來與錢謙益雖成眷屬,錢謙益死後她即被逼死。李香君與侯方域諧結而有孕,卻被夫家趕往別院居住,鬱鬱而終。除非像董小宛柔婉得比一般女子賢德,才能與夫家融洽——但活不到三十歲的她若多活幾年,際遇亦未可知。
說是悲劇,名妓其實也沒多少路可走:想從良或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所託非人,又或《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被隨便賣給販夫走卒;留在歡場亦可能如《喻世明言.眾名姬春風吊柳七》、《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被富豪蹂躪。像〈賣油郎獨佔花魁〉最終遇到體貼踏實又小康的仰慕者而贖身白首偕老,恐怕算奇蹟。至於清末賽金花在丈夫死後迫於生計重操故業,又是另一個常見故事了。
■文化解碼
名人妓女戀愛作品
《霍小玉傳》
霍小玉、李益
唐人蔣防所撰傳奇。海誓山盟的二人,在李益升官後受父母所命另娶大家閨秀,霍小玉悲憤而死。明代湯顯祖改編為《紫釵記》,變成團圓結局。
《李師師外傳》
李師師、宋徽宗
南宋傳奇。自稱商人的宋徽宗常到李師師家並贈送大量財物,李師師則上繳財物作抗金軍餉,終在金兵攻破汴京時被捕而自殺,折射北宋末年君臣腐敗。
《揚州夢》
張好好、杜牧
元人喬吉所撰雜劇。杜牧在友人撮合下娶得思慕已久的張好好,一改「薄倖」浪子性格。但故事最受後人注目的倒非兒女情長,而是宴會場面。
《桃花扇》
李香君、侯方域
清人孔尚任所撰雜劇。李香君與侯方域於清兵南侵及南明政治昏暗下離離合合,終在清朝統一後雙雙出家。故事反映南明的興衰。
作者簡介: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文:葉雨舟
圖:《如懿傳》劇照
[語文同樂 第3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