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海洋微塑膠污染近年漸受關注,綠色和平聯同教大學者去年於本港水域做研究,發現本港水域每立方米海水有2.9件微塑膠,當中四成是發泡膠。負責研究的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霍年亨認為,發泡膠污染與貨運有關。
【明報專訊】綠色和平與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霍年亨,去年1月在香港沿岸水域共20個採樣點,包括吐露港、東部和西部水域,收集海水樣本,並分析海水中含有的微塑膠,即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團隊在採樣點共收集到18,123件微塑膠,直徑介乎0.355至4.749毫米,主要包括發泡膠、硬膠碎片、塑膠纖維等(見圖)。
研究團隊計算出,香港水域微塑膠濃度為每立方米海水有2.936件,當中東部水域及吐露港水域的微塑膠濃度分別為每立方米7.637及2.344件,高於西部水域的每立方米0.534件。
學者料與貨運有關
霍年亨於2015年曾做類似研究,他說當時在東部及西部水域採集樣本,結果顯示冬季香港水域微塑膠濃度約每立方米0.2件,而夏季則約每立方米6件。他說新一份研究是在冬季做,但在吐露港及東部水域收集樣本前曾下雨,或令部分塑膠廢物流到海中,令此次計算到的海洋微塑膠濃度較高。他又說,現時雖只有兩次同類研究,未能證實海水微塑膠污染是否惡化,「但可以說持續這麼嚴重」。
霍年亨續稱,此次收集到的微塑膠中以發泡膠最多,但近年市民使用發泡膠餐具已減少,相信與貨運有關,例如送到街市銷售的蔬菜、魚類等均是用發泡膠箱裝載。
綠色和平:不少商品過度包裝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本港西部水域的垃圾主要來自珠三角,而東部及吐露港水域的垃圾主要來自本地,研究發現後者的海水微塑膠濃度較高,顯示本港海水微塑膠污染物主要來自本地。她說,不少商品都有過度包裝,亦增加海洋微塑膠污染,「例如在超市買兩個橙,最外層有一層保鮮紙包裹,每個橙各有一個發泡膠網包荂A最後還用一個塑膠兜裝茖潃蚞瞴A這些都是很無謂的包裝」。
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表示,微塑膠可黏附有機污染物,若進入食物鏈,部分持久有機污染物可在人體積累七八年,或干擾內分泌,令身體出現輕微炎症。不過,他認為透過海水微塑膠進入人體的有機污染物不多,未必會對人體造成實質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