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概念化是通識學習和考試的要求。什麼是概念化?概念化是指在議題探究的過程中,以宏觀和抽象的層面觀察、理解和建構知識。通識是「理論學習和應用學習兼備」的科目,概念對「理解人類關注的議題甚為重要」,也強調把所學的概念「轉移給應用於理解新議題的能力」(參閱《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下稱《指引》)的「課程設計原則」)。本文從兩方面說明概念化在學習和回答題目時的作用。
一?以概念理解議題
雖然議題眾多,但有些議題可以應用相近的概念來分析,例如《指引》「單元的基本設計」中提及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的優先次序」和「個人選擇與集體利益之間的協調」等。某些考試題目的議題會呈現一些共通的概念,例如有關少數族裔(2017)、本地傳統行業(2016)、大黃鴨(2014)和參與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2013)的題目,其議題呈現的概念包括「文化」、「共融」、「身分認同」和「歸屬感」等。考生作答時應懂得運用所學的概念,從中理解議題和題目要求。例如2016年探討本地傳統行業的題目(b)部問及「香港政府應否推行措施,以支持本地傳統行業的生存?」考生若就我們的傳統文化、身分認同和歸屬感等有關概念加以考量和分析,便較容易掌握議題的爭議點和問題的要求。
每道題目都包含一個議題,每個議題都有其爭議和討論焦點,但議題不單是對時、地、人、物等的理解,還有其隱含的價值觀和概念。我們不可能「學習」「所有」議題才考試,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把所學的概念應用和轉移到不同性質的議題上,例如2017年「青年人使用電子煙」和2015年「青年人進行整形外科手術」的題目,兩個議題基本包含相近的概念,如「潮流」、「信念」、「自律和他律」、「人際關係」、「個人形象」、「權利與責任」、「健康觀念」等。雖然兩道題目的提問內容不同,但若能辨識這些概念,便能更有效回答題目,例如回答政府應否立法禁止未滿18歲人士整容、禁止銷售某些產品是否保障青年人的公共衛生的最佳方法,其作答內容或多或少都建基於前面提及的概念,這些概念可視為建構知識的框架。
二?以概念回答題目
概念化的回應,是指在概念層面作分析、判斷和論證的過程。如前述的大黃鴨試題(b)部問考生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集體回憶對加強香港的社會凝聚力是重要的,其中「集體回憶」和「社會凝聚力」都屬概念化的層次,作答時要從行為、認知和情感等層面進一步剖析其概念性的意義,所以需要運用「身分認同」、「歸屬感」、「家的感覺」、「共享歷史」、「團結」等概念作出解說。但學生不應只茩垠I誦概念的定義,而是透過觀察和了解某些行為、話語、現象、數據等背後的意義,從而理解和應用概念,以加強解釋的深度和寬度。
例子:大黃鴨題目
此外,議題的爭議很多時源於價值的衝突,而辨識和說明價值的衝突,需要運用概念化分析的能力。例如2016年有關中國一孩政策的題目,(a)部問一孩政策涉及不同持份者之間有什麼價值衝突,作答時,考生除了須辨識有哪些持份者外,還要從持份者的角色了解其需要和利益等,從而辨識其背後的價值觀,並指出與之爭逐的另一持份者之價值觀,從而解釋有什麼和為什麼會有價值衝突。就這一題,考生可以提出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價值衝突、經濟優先相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衝突等角度來討論,都屬於概念化的回應,但特點是從下而上作出歸納。有些同學或許從概念詞的定義入手,這並無不可,但了解概念詞的關鍵是透過社會真實議題來學習,才能具體和明確掌握概念。在考試時,考生毋須就相關概念先寫定義,重點是理解和應用概念是否恰當,以及能否提出相關例子輔助解說。
有時,卷一的問題會從概念層面出發,要求考生在題目資料中找出相關內容支持他們的觀點。例如2017年有關少數族裔題目的(c)部,要求考生參考資料及就其所知,討論是否同意「香港是個種族共融的社會」這看法。「種族共融」本身是一個概念,故考生須由上而下,先了解「種族共融」概念,繼而尋找資料佐證其支持或反對這看法的理據,例如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其工作環境和生活多元的共融情G;不同少數族裔在學習、飲食和文化藝術方面的共融情G等,都是考生可選擇的回應內容。
總的來說,概念是通識學習和考試的重要元素,掌握概念可以從定義與議題的關係兩方面入手,單靠死記硬背概念字詞,並不能有效了解和應用概念,特別是轉移應用的能力。概念的應用包括理解和分析議題、建構論據、作出判斷和尋找相關資料等。考生可參閱考評局出版的《試題專輯》和網上的樣本答卷作更深入的了解。
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 盧家耀
[通通識 第4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