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玻璃樽不是垃圾。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青年團體同心網絡,4年前在中西區推動「玻璃回收建明天」計劃,至今年3月,計劃的總回收玻璃量超過2000噸,相當於600萬個玻璃樽。團體建議政府加強環保教育,並在政府市政大樓增加玻璃回收箱,推動玻璃回收。 教育市民回收前要先洗樽 同心網絡的「玻璃回收建明天」計劃在2013年起,與蘭桂坊和中西區的餐廳、酒吧、熟食中心、商廈等合作推動玻璃回收,合作伙伴多達80個,至今年3月,玻璃總回收量達2056噸,相當於600萬個玻璃樽,以2016/17年度為例,每日平均回收玻璃1.59噸。但回收計劃委員劉天正表示,過去有市民把用完的豉油樽放進玻璃回收箱,不知道未清潔的樽不能回收,故需要做好社區教育,「(豉油樽)要洗好,沒有豉油才可以」。 回收後做環保磚可吸熱 計劃的項目副總監楊開永表示,玻璃回收後可交由建材公司做環保磚,雖然環保磚成本較普通磚貴一成,但環保磚可吸熱,令建築空間較涼,達到環保效果。楊開永指出,目前環保磚主要靠政府採購,恐數十年後市場會飽和,建議政府鼓勵及津貼廢玻璃回收的其他處理方法,例如重新製作藝術品,達到可持續發展,若回收玻璃後製成環保玻璃樽,成為擺設,價值會更高。 隨茯F府即將推行垃圾徵費,楊開永希望政府能加強環保教育,做到「源頭減廢」,減少製造真正的垃圾,並在政府市政大樓增加玻璃回收箱,鼓勵市民回收玻璃,或參考外國經驗,以獎勵形式鼓勵玻璃回收,例如以退稅等金錢誘因增加市民回收意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