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設計這套教學方案的黃綺筠老師和區卓文老師不約而同指出,這天學生的表現放開懷抱,「其實這套教案(教學方案)放在課室也做得到,但學生習慣了課室這環境是用作考試、測驗的,心情沒那麼放鬆」,黃老師說。
感受環境 移情作用更大
她續指出,這節課「以劇本作延伸,想學生學會易地而處,多觀察身邊事物,不止是看文本」。區老師補充道,平日上課多只用課本或者電腦簡報,即使讀故事也很難帶給學生第一身感受,「feel(感受)到身邊環境,移情作用會更大」,這就是把課堂移師操場的原因。
課上選用繪本《卡夫卡變蟲記》教寫作,為的不是當中的寫作「技巧」,而是以其簡潔明快的故事引起學生興趣。故事中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發現卡夫卡變了蟲,只有他的摯友發現,並說出一句「我在乎你」,帶出要關心身邊人的道理。黃老師表示,學生對這句話十分深刻,課堂過後還會繼續談論,以不同方式令學生對日常生活有所反思,也是中文教育中培養品德情意的重要一環。
話劇遊戲引導 學生主動創作
我們都會觀察、有所感,卻未必願意把感興化為文字。這節課以話劇、遊戲形式為引導,望學生能在「格仔紙」以外的地方即席揮毫,不設時限,不嚴格監督,拋開以寫作為家課的包袱。區老師說難得見到學生主動創作:「平時他們只是被動地想我們叫他想的東西,很規範化……平日給他們開放式題目,如『無題』,他們會反問:『這不是一道試題,為什麼要做呢?』」他說看見學生躺下來看茪恁B若有所思的樣子,終於有種「似是在創作」的感覺。
不論發揮創意還是琢磨筆尖,都不可一步登天,只能靠日子有功。黃老師指出,「初中學生還會天馬行空,會想些太空、動物這些主題,高中學生大多變得考試導向,覺得寫這些題材反正『不會有分』,那不如不寫」,但培養創意和抒發真情實感的能力,不應因年級自我設限。是次參與課堂的中三同學,部分人聯想一覺醒來變成熊貓、兔子、公雞等動物一天生活遇上的困難及趣事,也有人「穿越」到商紂王的宮殿,鬧出不少笑話。
■活動理念
「為校園帶來生氣」
賽馬會創新教育工作室推動的「飛翔教室」首踏校園,曾任教中文、文學科的明愛莊月明中學校長彭耀鈞認為,活動為校園生活帶來生氣,學校有常規課程,不需每節課都有很大「進展」,能按部就班,引導學生寫出真實感受便可,「學生以為作文就是『作』出來,會寫些『懷茖怢怳ㄠ邞漱葑‾鰶}』的句子,但真感受才有意思」。
「展示教育新思維」
「飛翔教室」的誕生,有賴「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的全力推動。他認為現時單一以考試導向的教育模式只令小撮人得益,非教育本義,而流動教室是要展示嶄新的教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