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課程堙A難免讀到寫景詠物抒情的篇章,但不論文章寫得如何生動,你還是不能親歷其境─因為幾乎每一節中文課,你都安坐課室之中!明愛莊月明中學一群中三級學生日前首次跳出框框,在操場上中文課,可以在人造草地上聽課、玩遊戲,甚至創作。這葫蘆堥鴝魚璊偵艤藺O? 你曾遇過以下情G嗎─看荍@文題目,頭腦一片空白,擔天望地了一句鐘,也寫不出什麼來,只好把堂課變家課。寫作講求創意,可是,即使不是考試,平日上作文課也是在課室「正襟危坐」,已是索然無味。把由充氣物料搭建的流動「飛翔教室」搬進校園,放進明愛莊月明中學一群中三學生的中文創作課堙A會為一眾學生帶來什麼衝擊呢? 1?繪本共讀──《卡夫卡變蟲記》 明愛莊月明中學中文科老師區卓文(圖1中)及黃綺筠(圖1右)以說故事及話劇形式,為學生演繹《卡夫卡變蟲記》一書,並提出不同問題,如「為什麼沒有人發現卡夫卡變了蟲?」、「卡夫卡變蟲後,生活上遇上什麼挑戰?」等。 學習重點:第一人稱、觀察動物及日常事物特徵 幽默情節藏大道理 《卡夫卡變蟲記》靈感源自猶太籍捷克作家卡夫卡中篇小說《變形記》,講述小男孩卡夫卡一天起?時,發現自己變成一隻甲蟲,但其父母、甚至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沒有留意到。 故事從孩子角度出發,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情節中,告訴讀者「習以為常」會令我們忽略身邊人。 文:鄒靖儀 圖:鄒靖儀、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大相為設計圖片) 《語文同樂 231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