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沙中線工程「翻開」聖山遺蹟,令數千件文物重見天日,然而有古諮會成員質疑,對掘出的文物是「拆」是「留」,只能由古蹟辦和港鐵委託的考古專家商定,古諮會則「零討論」,批評政府及港鐵在事件上透明度低,破壞了本港重要歷史。 由港鐵聘專家監察施工 據悉,現行考古制度如同分了「兩級制」,針對獲評為很大機會屬遺蹟的範圍,古蹟辦會要求「先考古、後動工」;但其他「無十足證明」屬遺蹟的地方,只會發「考古監察」牌照,由考古專家監察承建商施工,一旦有考古發現才停工跟進。 今次沙中線考古早於2012年底工程未動工已劃出首個考古範圍,成功掘出宋代方形井。但該區200多個遺蹟包括另外4個圓井,皆無法原址保留,而整個範圍已交回港鐵,並正趕工打樁。由於考古牌照由發展局長批出,過程中無獨立第三方監察,而考古專家由港鐵委聘,亦非完全獨立。 古蹟辦﹕新發現有匯報古諮會 另外,過去4個月古蹟辦先後兩次擴大範圍,覆蓋土瓜灣站附近,但有別於首次考古是「先考古、後動工」,近日考古改以「考古監察」形式進行。政府消息人士稱,首個考古調查,是基於沙中線環評報告已顯示該區很有可能找到聖山遺蹟,故應先考古;但到後來伸延部分,古蹟辦專家認為,是經推斷分析後也有可能找到遺蹟的地方,但並非有十足證明一定有遺蹟,故在考慮不影響工程等因素下,以「考古監察」處理,確保有考古專家監察施工,一旦承建商有考古發現,可即時停工。古蹟辦強調,過程中有將新發現向古諮會匯報,上月初已上載中期報告。 作為諮詢機構的古物諮詢委員會,其成員卻稱,除在去年參觀過首個出土宋代方井,對其餘考古發現如何處理一概不知情,當局亦沒向他們查詢意見。古諮會成員高添強直言「不被尊重」,令他很反感,而首個地盤已重新展開工程,無法補救。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