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加拿大防癌協會(Canadian Cancer Society)大門。
放大
 

[昔日明報]

 
副刊
 開心做公益
施比受更有福

傍晚六時左右,加拿大防癌協會(Canadian Cancer Society)位在阿什街(Ash St.)夾西10街(West 10th Avenue)的會址裏,陸陸續續走進一群各形各色的人;他們職業、穿著和年齡各異,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神情愉快,如老朋友般互相打着招呼,走進會議廳,紛紛圍着圓桌坐定。

在會議室的角落擺放着一束束新鮮含苞的水仙花,以及一個個專屬的幕款箱。

活動功臣受益良多

「今年對我們亞裔籌委會(Asian Giving Program)來說意義重大,算一算剛好邁入第二十個年頭。」亞裔籌委會負責人羅婉文(Nathania Lo)表示,「亞裔籌委會的前身要追溯到已故K.C. Li醫生在1988年所創辦的『防癌活動』(Anti-Cancer Campaign),當時為加拿大防癌協會募款到十五萬加幣;這樣的籌款活動一直延續到1994年,正式成立了『亞裔活動』(Asian Campaign),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

她對所有參與的義工表示感謝,「亞裔籌委會的成功多虧了義工長期的幫助,目前加拿大防癌協會共募集了約一萬七千名義工。每位義工來自不同的背景,貢獻自己的能力和專業,組織和參與各項癌症資訊推廣和募款活動;其中,隨着亞裔社區的成長和支持,亞裔籌委會在二十年來共計成功募得七百多萬加幣的善款,相當成功。」

亞裔籌委會目前活動能調動的義工人數大約一百人。義工們每月聚會一至兩次,用來籌備活動、心得檢討、調配義工時間表等等。「即將舉辦的活動包括水仙花義賣,『勇闖明天』電話專線募款等等。」羅婉文表示,「我們的義工慷慨付出時間和心力來幫助協會,希望能作到拋磚引玉,讓更多人加入義工的行列。」

在加拿大的教育裏,體驗義工活動是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在有限的能力範圍下幫助別人,不但能讓社會更美好,自己也能獲得莫大的滿足感!捐款不一定是幫助的唯一方式,付出時間何嘗不也是極好?不如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若有時間了解多些,開開心心作義工。

義工歲月歡喜度過

集會當中,年紀最長、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會計師歐陽亦芃先生,現年八十八歲的他,身體硬朗,頭腦清晰並且精神良好。整個會議過程見他積極參與討論,不時給予意見。

「我現在已經退休了,所以有很多時間來幫忙。」義工歐陽亦芃表示,「在亞裔籌委會還沒有成立的時候,我就開始在加拿大防癌協會做義工;算一算,已經做了二十八年!」

他謙虛的說,跟加拿大防癌協會七十五年的歷史比起來,他只不過參與了三分之一,根本不算什麼。至於為什麼選擇在防癌協會做義工,他解釋自己有家人因癌症受苦受累,導致死亡,促使他產生在協會做義工決心。

「我家姊和妹妹都因為癌症而受了極大的苦痛。早期對於癌症,除了民眾缺乏應有的知識,加上醫學科技不如現今發達,一旦確診為癌症,等於被宣判為死刑,十分可怕。而防癌協會主要是宣傳癌症教育以及為其研究募款,這些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癌症,進而預防。」他語重心長的表示。

他進一步補充,「做義工帶給我回饋社會的機會,加上接觸到更多的人,讓我對人生觀產生很大的改變,對於生命也有了不同的體驗。我這些年所付出的,遠遠不及得到的多!再說,如果一個人可以愛自己的家人,為什麼不能把愛分享出去,感受到給予的快樂呢?」

另一位資深義工杜耀江(Clarence To)先生也不遑多讓,從亞裔籌委會正式成立的那年,到目前已作足了二十年的義工。他表示,雖然自己的父親因癌症過世,但並不是主要加入義工的原因。「我以前作生意好忙,每天汲汲於公事之中,連自己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時間步調好快。」他說,「來加拿大後,我調整自己,放慢生活步調,加上想融入社區,就積極參與義工,亞裔籌委會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以前生意上對於統籌有一定的概念,加入組織正好讓我大展身手,一方面推廣癌症教育,一方面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

「大家都像戰友了。」他笑着表示,「參與的義工們在長時間的相處下都有革命情感,想要做得更好、回饋更多。就像作義工的本意,『免費給予』,施比受更有福!」

文/圖:葉曉蓉

 
 
今日相關新聞
開心做公益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2017地產展望 2017理財特刊1&2 健康生活181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