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0月尾一周內有3宗公務員因不滿人手安排而發起集體行動的事件。政府施政爭議不少,朝野繃緊,整體社會氣氛欠佳,公務員隊伍現躁動苗頭甚至罷工表達不滿,以任何角度看都是嚴重事件。事態是否反映一些部門管理出現問題,值得關注。政府須防微杜漸,以免影響[1]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
10月26日,維園泳池原定當值的11名救生員中有9人因不滿人手安排而請病假,泳池因救生員不足被迫暫時關閉。康文署坦承與員工有矛盾,承諾採取措施改善,態度可取。10月27日深圳灣口岸一度因人手不足,阻延旅客辦理過關手續。入境處否認有員工集體請假,只說當晚旅客較多令輪候時間較長,有不肯面對事實之嫌。兩宗疑似「集體請假」事件雖迅速解決,但若有管理或人事問題而管方不正視,會成為隊伍不穩定的伏線。
10月31日,[2]屋宇署前線人員午間罷工,要求管方正視人手不足等問題。發動罷工的政府工程技術及測量人員協會指出,2011年署方重組架構,技術職系(前線員工)由800多人減至600多人,專業職系(管方)則由約400人增至480人,前線員工認為將多兵少,工作壓力沉重。管方則稱,部門技術職系的公務員職位由約300個增至約400個,專業職系公務員由2010年約400個增至今年約500個,認為人手比例合理。
雙方的數字各有側重,但人手是否足夠,主要視乎工作量。屋宇署耗時約20年基本上完成清拆鐵籠與天台屋後,工作重點轉移至清拆僭建(涉及市區、丁屋村屋)、實施強制驗樓和驗窗等。另鑑於茤郱~主隨意改動樓宇內部,住客安全欠保障,當局將之納入規管,小型工程的審批和監管因而增加。可見,屋宇署的工作近年有所增加,前線員工質疑人手配置安排,有一定依據。
另外,員工指人手減少致積壓未清拆個案愈來愈多,由2007年低位約2.2萬宗,累積增加至現在約5.8萬宗。處理積壓個案佔用大量人手,因每隔一段時間,前線人員都要再跟進,包括到現場巡察等。積壓個案愈多,即使未減少人手,前線員工和管方的工作量也只會增加,形成惡性循環。
屋宇署所謂總人手、技術職系員工增加等,並未正面回應員工所指的不合理情G。署方若堅持人手和配置比例合理,就應完整地公布解釋,否則就有責任與員工坦誠溝通,尋求解決辦法,避免事態惡化和影響樓宇安全質素。今業主因罰則不重而拖延清拆,若修例加重懲處,加快檢控程序,促使業主正視清拆令,相信可減少積壓個案,屆時屋宇署的整體工作壓力也得以紓緩。
公僕以集體請假、罷工表達不滿,使人有感整體社會氛圍轉壞。政府對這樣的苗頭勿掉以輕心,應責成部門首長留意並須妥善處理,免事態惡化,為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節自《明報》社評,2013.11.01
■關鍵字
[1]公眾利益 (public interest)
公眾利益關乎市民大眾的安全、健康、財產、權利等,不論政府制訂政策,還是傳媒對新聞的取捨,「公眾利益」都是重要考慮因素。然而公眾利益沒有明確定義,各界引用公眾利益作為行事理據時,不時引起爭議。
[2]屋宇署 (Buildings Department)
屋宇署透過執行《建築物條例》,為現存及新建私人樓宇業主及佔用人提供服務。就新樓宇,屋宇署負責審批建築圖則、審查工程及地盤安全事宜並於新樓宇落成後發出佔用許可證。就現存樓宇,屋宇署除推廣適時樓宇維修意識,會對危險和新建的違例建築物、危險的樓宇和斜坡、排水渠和招牌採取執法。另外,屋宇署亦要處理「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就改動及加建工程作考慮和審批,以及改善樓宇的消防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