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骨無阻青年環球行 冀登梯賞大欖涌「千島湖」
【明報專訊】「我覺得自己好像accomplish(完成)了一件事……原來我可以行普通人行的路。」坐在手推輪椅,Andrew花約4小時成功環繞日本大阪嵐山竹林一周。27歲身患「玻璃骨」的他,雙腳儘管動過10多次手術,仍無阻他以輪椅和雙手「滾」遍世界,曾遠赴冰島看火山、浸溫泉,又試過登上蘇格蘭高地。Andrew說,在外國只需大致看看路線圖,即可出發探索自然,在香港反而不能。他感嘆本地無障礙郊遊還在起步階段,盼政府效法外國完善無障礙配套。
曾登高地火山 嘆港無障礙郊遊輸國際
翻查各國資料,加拿大已成立專責委員會制訂國家公園的無障礙標準,例如規定無障礙設施佔比最少一成、戶外廁所須有兩條扶手等;新加坡的公園至少要提供一條無障礙路線連接主要景點;台灣則設40條無障礙郊遊路線,每條均有詳細資訊如無障礙設施位置、數量、附近的無障礙客房等。
6年前,Andrew和朋友報團乘坐旅遊巴到蘇格蘭高地。他說出發前從沒和導遊報備,至當日坐輪椅現身,導遊和團友亦沒驚奇,只是詢間他是否需要幫忙。旅遊巴有可摺式坐椅,車門亦有斜道,Andrew不用花太多氣力便上到車。到達高地後,四周也沒梯級阻礙他飽覽腳下古堡建築群。
Andrew雀躍地分享在冰島藍湖浸溫泉,稱其無障礙浴室空間大,不但提供輪椅租借,亦有吊車協助轉移,到溫泉邊亦有升降台等;而就算是普通浴室,其闊度也足夠輪椅通過。
Andrew說外國流行「We make it for everyone(為所有人而做)」原則,絕大部分景點均易通達,卻不會過分強調「無障礙」,「他們不會想『是否應該要在樓梯旁邊設一條無障礙斜路』,總之就剷平它」。他說外國做法是確保有基礎配套,同時提供選項,但香港則局限殘疾人士用某些設施,設施還在「後門」。他認為無障礙設施更具成本效益,「斜路人人都用得,但樓梯得健全人士可以用」,期望有天能到大欖涌水塘,跨越漫長樓梯,一覽「千島湖」景色。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