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都會局薪酬支出透明度爭議續發酵
沈觀健轟管治崩潰 擬杯葛都會局會議
【明報專訊】大溫都會局支出及薪酬透明度爭議持續發酵,溫哥華市長沈觀健(Ken Sim)宣布將杯葛都會局會議,批評都會局給納稅人帶來的負擔已經失控,敦促推行變革落實問責,並計劃仿效列治文的做法,推動溫市府公開所有市議員擔任額外公職的薪酬。
溫哥華市長沈觀健宣布將杯葛大溫都會局會議,批評都會局的管治已經崩潰,「未來我不會參加都會局的會議,也不會支持缺乏問責的制度,都會局為納稅人及溫哥華居民帶來的負擔已經失控,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真正及有意義的改變。」
列治文市議員何士杰(Kash Heed)日前表態,拒絕因在工作日參加都會局會議而獲得額外薪酬,並呼籲其他城鎮的民選官員響應。沈觀健對何士杰拒絕會議津貼的立場表示讚揚,但沒有明確表示他是否也會拒收。數據顯示,沈觀健去年只出席了約四分之一的都會局會議。
沈觀健並沒有指示其所屬政黨「ABC溫哥華」的成員杯葛都會局會議。沈觀健辦公室表示,擔任都會局各委員會成員的ABC溫哥華市議員,必須自行決定如何參與都會局事務。
此外,何士杰周一在列治文市議會提出動議,要求市府準備一份年度公開報告,列出一眾市議員在地區或省級組織擔任公職獲得的總薪酬,包括但不限於卑詩緊急通訊中心(E-Comm)、卑詩城鎮財務局(Municipal Finance Authority)、運輸聯線(TransLink)及大溫都會局。沈觀健證實將在溫市議會仿效何士杰的做法。
素里市長洛克(Brenda Locke)則表示,將從都會局理事會內部推動變革,「儘管有政治分歧,但將都會局棄之不顧並非負責任的選擇。」
洛克又指出,由於都會局的支出存在許多爭議,因此需要研究補償方案,「我認為這是必須立即解決的管治問題的一部分,我在上次會議中提出了這個問題,之前也提出過這個問題,我會確保我們會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我完全理解這種擔憂。」
早前有傳媒揭發,在都會局及運聯等機構任職的部分市長年薪總額高達數十萬元,而且有關資料欠缺透明度,其中本那比市長侯邁豪(Mike Hurley)及列治文市長馬保定(Malcolm Brodie)前年總收入分別超過39.3萬元及36.2萬元,當中約20萬元為市長薪酬,其餘為各項公職收入,位列大溫最高薪市長首兩位,薪酬甚至比省長尹大衛(David Eby)高出逾13萬元。
尹大衛上周批評大溫都會局再次令人失望,但稱對都會局自去年底起針對支出進行的獨立審查充滿信心,並將確保審查涵蓋與管治相關的各方面。此後都會局理事會成員曾召開會議,研究在日益嚴重的財務危機中如何削減成本,但未能達成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