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風外交」釋穩定信息
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的中亞之行,被官方稱為中共二十大前「一次最重要的元首外交活動」。習近平不僅國事訪問哈薩克、烏茲別克,還出席上合組織峰會、與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十餘國元首舉行雙邊會晤,行程緊密、成果豐富,堪稱「旋風外交」。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此次外訪是在關鍵時點對世界釋放出關鍵性穩定信息。
秋季外交素來是中國政壇的慣例。自北戴河休假結束後,紀念中韓建交3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等多項外事活動相繼展開;將於今日結束行程回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接連訪問俄羅斯、蒙古國、尼泊爾和韓國,並在俄出席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全會,被看作為習近平出訪打前站,亦體現出中國對周邊外交的重視。
對於習近平在新冠爆發後首次出訪,中國外交部稱,此訪「充分體現了中方對上海合作組織和中哈、中烏關係的高度重視」。
此訪中,習近平在與多國元首雙邊會見中都着重談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共同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北京學者認為,出席上合峰會是習近平此訪重頭戲。當前國際形勢劇變、疫情延宕反覆,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暴露巨大缺陷。在此背景下,習近平出席上合峰會,重申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既為發展中國家維護正當權益提供新時期的理論依據,也為世界帶來超越西方冷戰思維的新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面臨「寒冬」之際,中國致力於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糧食、能源安全,推動落實兩個「全球倡議」,其中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特別是中亞地區的務實合作至關重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副研究員韓璐稱,疫後、二十大前,中國領導人選擇中亞作為首訪地,主因為哈、烏兩國是中國的友好鄰國和全面戰略伙伴,也是「一帶一路」重要沿線國家。中國與哈、烏建交30年來,關係不斷跨越式發展,政治互信程度加深,經貿、文化等合作也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分析人士認為,此訪可視作中哈、中烏關係進入發展新階段的標誌。內地學者分析稱,中亞國家發展和穩定關係到中國切身利益,特別是中國西部,習近平此次出訪也旨在進一步鞏固中國周邊安全與發展。 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