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前總編憂校內敏感物件漸消失
【明報專訊】踏入港大要求移走《國殤之柱》的「死線」,國殤之柱昨午5時依然豎立在港大校園,未見校方移動或圍封雕塑。約20名市民則冒茩滂玊j襲,專程前來觀察及了解港大校方如何處理國殤之柱,其中港大學生會《學苑》前總編輯呂昊峻表示,大學是師生表達政治立場的地方,移走雕像意味會抹殺師生此一權利。
教職員:國殤柱代表港大學術自由
呂昊峻認為,校方此次舉動是「無謂、多餘」,質疑港大高層是為了需要向國家效忠或政治表態;他擔憂是次移走國殤之柱只是「開先例」,未來校內政治敏感物件將慢慢消失,例如明年能否重漆太古橋,或其能夠仍然存在,都是未知之數,而校方日後都會用與今次相同手法處理,因此他前來觀察。
任職港大的Miss IB (化名)形容,國殤之柱記錄了天安門事件,可為爭取自由和權利的人發聲,又質疑雕塑屬於港大學生,校方卻從沒聽從學生意見。其友人、38歲的中文大學外籍教職員Miss AF(化名)則形容,港大今次處理手法「所有可能做錯的事,他們都做錯了」(everything they could do wrong, they have done it really wrong),她認為國殤之柱代表港大擁有的學術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