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無論在香港還是到外地旅遊,某些餐廳「總有一間在附近」,例如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它們售賣的漢堡包、薯條、炸雞等廣受世界各地民眾歡迎。雖然這些跨國快餐企業的分店遍佈世界,但根據統計,全球十大快餐企業中有9家源自美國,可見美國快餐業的規模及影響力巨大。美國的快餐文化為何如此興盛?又衍生什麼影響?
忙於搵食造就快餐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於1950年代初工業發展步伐加快,人們忙於創造財富,生活節奏愈來愈快,用餐也追求簡單快捷,推動快餐業的發展。根據英國品牌顧問公司Brand Finance 2018年3月的報告,世界首25家最具價值的餐廳中,約一半屬美國的快餐企業,可見快餐是美國的主流飲食模式,而且已於全球擴展。
麥當勞可算是美國快餐的象徵之一。1940年代,麥當勞兄弟莫理斯(Maurice McDonald)和李察(Richard McDonald)於加州開設第一間麥當勞快餐店,後來推銷攪拌機器的職員雷?克勞克(Ray Kroc)發現其中的商機,於1961年收購麥當勞,並將之發展成跨國快餐集團。截至2018年,麥當勞在逾100個國家及地區共有約3.7萬家分店,每日約有6900萬人光顧。
社會的麥當勞化
連鎖快餐店的特色是其食物和經營模式標準化、科技化和程序化,例如炸薯條的油溫、時間、形狀、長度等都有規定。美國社會學家喬治?雷瑟(George Ritzer)在1993年出版的《社會的麥當勞化》一書中提出「麥當勞化」(McDonaldisation)包括四大特徵:
?高效(efficiency)
?可計算(calculability)
?可預測(predictability)
?可控制(control)
即以統一、可量化及機械式的方法,生產一致的產品,以提高效率及牟利,而「麥當勞化」即社會在各方面套用了上述概念及模式。
◆2018年全球十大快餐企業(圖)
◆「偉大的美國食物」
2018年12月底因美墨邊境圍牆撥款方案爭拗令開支法案未能達成協議,令美國政府局部停擺,白宮廚師被迫放無薪假。2019年1月,總統特朗普款待美式足球大學冠軍隊成員時,自掏腰包購買快餐食品宴客,包括漢堡包、薯條、薄餅等。特朗普稱全部快餐食物他都喜歡,並形容快餐是「偉大的美國食物」。
◆多食易增肥胖糖尿風險
快餐食品被視為「垃圾食物」(junk food),即營養價值低,通常脂肪、熱量、糖分及鹽分含量高,長期食用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4年敦促各國政府加強監管快餐店出售的加工食物及汽水,形容措施有助減緩,甚至逆轉肥胖人口增長。
慢食抗衡快餐 參與者百萬計
1986年,快餐店麥當勞出現在意大利羅馬,在意大利出生的卡路?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發起「慢食」運動。1989年國際慢食協會(Slow Food International)正式成立,旨在保護傳統飲食文化及抵抗快速的生活節奏等。全球已有逾160個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人參與慢食運動,致力確保食物質素良好、以潔淨的方式生產、價格對顧客及生產者公平。
文:許婉霖
[通通識 第5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