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廖金星從小鍾愛盆景、蘭花,來加後更是專門造了溫室,來「拈花惹草」一番!
放大
 

其他新聞
兒童少年每天要吃三種以上蔬菜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副刊
 移民二十載
蘭花相伴情

「這些蘭花可不是『偷渡』來的!」

列市居民廖金星在自家後院溫室裏,指着一盆盆蘭花苗說,這是當初二十年前移民時,跟他一起坐飛機來加的蘭花「後代」;當年蘭花可是珍稀品,像那時「達磨」蘭花在台灣,炒得最高價時一百萬(台幣)一盆,都能買房了!

文/攝影:葉曉蓉

圖:受訪者提供

移民來加,漂洋過海,帶來的都是自己覺得珍藏的東西,對廖金星來說,離開香港到溫哥華,「蘭花」不能不帶。

「蘭花養久了就有感情,加上那時加拿大根本沒蘭花,心想一定要帶些來溫哥華。」他解釋, 1994年移民香港尚未回歸,與加拿大同為英屬領域,想帶花進加拿大,只需讓蘭花通過檢疫,填寫檢疫表,通過檢測就能帶着一起「飛」。

「當然不能有泥土。」他補充,多數蘭花是附生或有氣根,所以其實也不太需要土,將根部清洗乾淨後用紙包上,放入手提箱,帶上檢疫表,滿滿一箱蘭花苗即可一起飛往加國。

帶了蘭花來加,重點是要能養得活,廖金星不但養活了帶來的蘭花苗,還能讓蘭花代代傳下去,他拿着一盆拖鞋蘭比劃着解釋,養蘭者習慣稱蘭花一株為一「菖」,對複莖的蘭花品種來說,原本開過花的「老菖」長到一定程度(圓圖),旁邊都會長出「新菖」,等老菖逐漸凋零死亡,新菖則逐漸成熟開花,新舊交替下去。

就這樣,當初從行李箱帶來的多種蘭花品種,就這樣分株、分盆,他將拖鞋蘭從盆栽裏拔出,露出裏面粗大健康的根部表示,這樣複莖的蘭花,養得好的話小小一盆可以分成四、五株,每株即是一盆,他分的蘭花盆栽除了送給親朋好友,有些人也會特地跟他購買;憑着自己對蘭花的喜愛,早期還加入溫哥華盆栽協會(Canadian Orchid Congress),只為學習更多蘭花知識。

「以前有些蘭花價錢『炒』得高漲,難以親近;但現在很棒了,培育成功,人人都能有蘭花,都能欣賞到其獨特之美。」他笑說,來加二十餘載,自己也在加國生根,兩個孩子都長大離家,唯有這些從家鄉陪他一起過來的蘭花,一代一代,還不停地傳承下去。

蘭花照料

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蘭花多是從台灣運來的蝴蝶蘭,「蘭花需要在溫室培植至少三年才能有花苞,所以直接在寒冷的大溫培育,不是很符合經濟效益,現在都是培育成花後通過貨櫃運來。」

廖金星指出,購買時候最好觀察根莖,飽滿粗壯為佳,另外市售的塑膠盆不透氣,回家後最好能自己換成其他透氣盆(如陶盆),底部必須要有足夠或是夠大的排水孔。

他表示,蘭花百百種,花種繁多,目前能購得的蘭花幾乎都在溫室長大,所以不能讓花卉處於零度以下的環境,更不能淋雨,容易爛根,「目前我家蘭花是放在戶外溫室棚裏,有透光屋頂還開暖氣,保持在17度左右,加上開小風扇來保持通風。」

另外,每種蘭花的花期都不一樣,跟環境溫度有相當的關係,像蝴蝶蘭或拖鞋蘭,多需要中、高溫等溫暖的環境才會開花,廖金星表示,蘭花種類上百種,一時間很難說得清,但就普通市購的蘭花來說,水份適宜、光線足(散光非直射)、空氣流通為最重要的三大要點,澆水時注意別弄濕花苞和葉子,澆濕根部,讓多餘的水分排出即可。

 
 
今日相關新聞
移民二十載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