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現增至4.6年,超出房委會提出的3年上樓目標。多名房委會委員關注如何達到3年上樓,質疑已成「海市蜃樓」,訂下該目標無實際意義。身兼房委會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承認,未來5年內難做到3年上樓,「不要逼我講一些大家都知道、亦都很沮喪的事」;並稱自己上任局長數月,對未能改善輪候上樓年期感羞愧,但多次重申房委會不會更改3年上樓目標,形容該目標給予政府鼓勵及鞭策。 房委會昨午舉行會議討論新一年度機構計劃。房委會委員劉國裕表示,該會兩年前已將平均輪候3年上公屋目標,改作「長遠目標」,但目前輪候時間增至4.6年,質疑新一年度再將公屋輪候指標訂為3年意義何在。他續說,自2014年起,公營房屋供應量一直落後長策指標,房委會未來5年公屋供應量僅7.33萬個,追不上長策年均2萬個公屋供應量的指標,「好可能未來10年都不會合格」,詢問3年上樓要哪一個年度才可達標。 委員郭偉強形容,3年上樓目標已成「海市蜃樓」,房委會將此目標寫進機構計劃內,「不用考試都知自己肥佬」;又稱看不到政府會因應房委會3年目標,提供足夠地皮配合,對此表示失望。另一委員雷紹麟亦要求訂出達成3年上樓的時間表。 增至4.6年 陳﹕未能縮短輪候感羞愧 陳帆承認,公屋由規劃至落成平均需5年,以未來5年公屋供應量估算,現時4.6年輪候時間是基線,視乎需求輪候時間在4.6年「向上移或向下移」。他續稱,自己擔任數個月運房局長,對未能改善公屋輪候時間感到羞愧。 若改5或6年 會被指「搬龍門」 不過陳帆多次重申,3年上樓目標不會改,更說若要達標,可將目標上樓時間改為5或6年,但會被外界指是「搬龍門」。他說保留這目標「是意識形態多於實務指標」,並稱該指標可給予政府鼓勵及鞭策,反思在公營房屋供應存在落差;又稱目前土地供應雖遇上瓶頸,但長遠有信心公屋輪候時間重回3年水平。 另外,劉國裕提到,海麗h清潔工人罷工反映房委會外判制度剝削工人。他質疑房委會去年對18份服務合約突擊巡查,為何仍發生海麗h事件,質疑巡查成效。陳帆稱非常重視海麗h事件,政府已成立專責小組,研究如何改善外判合約招標制度,以及加強保障外判工人。
|
|
|